專注地守護當下的真實:車禍創傷預防實戰篇(二)

預防車禍創傷小祕訣四:在身體的抖動中釋放身心緊張

話說,我跟老公被帶到醫院的急診室,我站在角落,看著他們把老公搬到病床上。這時候的我,雙腳覺得好像到了需要抖一抖的時候,就站在旁邊抖抖腳,搖一搖我的下半身。旁邊的護士問我說,你還好嗎?我說,沒問題,我只是需要把下半身的能量用掉,因為剛剛都坐著。不過看著醫生護士看我困惑的眼神,我馬上接著說,這樣如果干擾到你們,我就到外面站一下好了。

彼得列文與佩特奧古登都提到「逃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防衛反應。有時候,身體很自然會想要逃跑,即便情境並不提供這個選項,但是身體裡面可能還是會在壓力來臨時,很自然地啟動一種想要逃跑的能量。而逃跑的動能就儲存在雙腿。

所以,對我來說,坐在車上半個小時之後,來到醫院裡面,我的下半身很自然地想要動一動,像是跳肚皮舞中的基本技巧shimmy一樣(腿部的shimmy 就是讓膝蓋鬆開,腿部自然的擺動,這裡有個很美的肚皮舞影片,你可以大方注意看舞者的腹部與腿部,可以看到舞者的身體既結實,又充滿流動。舞者對於身體每個部位有很好的控制,讓每個動作乾淨俐落,一點都沒有誇大買弄性感的感覺)。

預防車禍創傷小祕訣五:在身心還激動時,專注于正向信念

醫生簡單檢查老公之後就送他去照X光跟斷層掃描。照完之後,我們才知道鄉下醫院要把片子用網路送到Spokane ,等那邊的技術師看完之後再把報告傳回來。所以,接下來一小時的時間,我們只好繼續在醫院中等待。

還好這時候醫生護士都回到自己位置上休息,我跟老公自己留在房間裡面。雖然房門只是布簾,我就不用繼續跟護士們解釋我在幹嘛啦~

於是我做了一下頭腦體操,看看脖子被固定在床上的老公,呼吸速度還是蠻快的,我就把手輕輕放在他的肚皮上,鼓勵他吐氣吐久一點,然後要他自已量量自己的心跳頻率。(放鬆身體還是第一步!)

我又自己跑去旁邊用能量彩油,再打打氣功,一邊打氣功還一邊哼歌,打完之後回來看老公還是一臉嚴肅的樣子,問問他在想什麼,老公懊惱的說,自已不該開這輛車,也叫我不要在冬天定這麼晚回家的機票。哎呦喂啊,當身心還沒有放鬆時,是最不適合開檢討大會的時候,因為,負向信念的強度就會等於身心激動的程度。

於是,我很輕鬆地跟老公說,謝謝你有訓練我去泛舟,剛剛車子三百六十度旋轉的時候,我都想說,這跟泛舟很像耶~老公聽到這麼無俚頭的評語,就笑了出來~(太好了,有幽默感就有救了!)

然後,我就抹了精油在手上,幫老公順順氣,不過他不相信這一套,所以我只能偷偷做兩下,做得時候,我在心裡面認真地跟上天說謝謝~因為從車禍一開始到現在,我都很專心地想現在可以怎麼照顧自己,這時候,覺得是需要好好謝天的時候,讓身心專注在感恩。

然後,我就跟老公說,你有沒有記得我教你的成語故事: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老公聽到也就笑了,自己也開始講說,還好車裡面沒有我們家的兩個兒子跟兩隻小狗,不然他們坐在後座可能懶得綁安全帶。還有,還好車子壞了,這下子小兒子以後也開不到這輛車了,不然本來小兒子說兩年後想開這輛車,嫌我的小TOYOTA不夠酷~這種車還是不適合青少年開啊~

好啦,能夠把正向信念帶進來,這下子我老公應該也不會心情太鬱卒~

然後,不久後醫生也說,檢查報告一切正常,沒有什麼損傷,就放我們回家了。只是,出院前,警察有來,把我們的身分證件還給我們,也給我們開了一張美金一百七十五元的罰單,原因是我們的車速雖然在公路的車速限制之下,但是警察說在有冰的狀況之下還是太快了,哎啊,誰知道路上有冰啊~不過這時候也只能謝謝警察然後快快說掰掰啦~

這麼一折騰,我們回到家已經是清晨三點半了呢。兩個兒子早就睡了,兩隻狗看到我興奮到不行。還好,平常我都有在自己的床上練習放鬆,常常躺在床上聽安全堡壘的引導式心像觀想的CD,所以,我一躺到床上就覺得自己回到我的安全堡壘啦!床單的觸感,背部被我的好床穩穩支撐的感覺,右手摸著因為很想我就黏著我一起跳到床上的小狗,不用幾秒鐘我就進入夢鄉了。

車禍後的自我照顧~

雖然我知道我不會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不過我也預料到,隔天我一定肌肉痠痛。果然,一大早醒來,右邊手臂酸到不行。我想起床時轉身太快,感覺上有拉傷右後背的肌肉。哎呦,趕緊提醒自己要切換到老婆婆行動速度,專心地,緩慢地活動,誰叫我平常還是運動不夠,右手肌肉在瞬間用了這麼大的力氣去撐住自己,還是超出我的肌肉強度太多了。

所以,過去兩天,泡澡加上精油加上自我按摩加上氣功加上點線香,我還是乖乖繼續照顧自己。同時,感覺這些跟著我回台灣的禮物們,繼續提供給我滿滿地愛。

不過,我很有原則的堅持不要吃止痛藥。美國這邊止痛藥自己在藥房就可以買得到,所以醫生有提醒我們隔天可能要吃止痛藥才不會肌肉痠痛。我自己是傾向能不吃就不吃,就把這酸痛感當成戰利品吧~

10 關於 “專注地守護當下的真實:車禍創傷預防實戰篇(二)” 的評論

  1. david

    胡博士:感謝你願意分享你的經驗.切身的感覺是最直接也是最強烈的感受.我能感受到胡博士車禍當下的感覺與專業訓練下的面對危機時身體與大腦馬上啟動的SOP.
    祝福你跟你的先生一切順利.平平安安.
    我一直深信相信只要自己願意去做.任何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這一次.胡博士做了很棒的示範

    胡博士:我是你的讀者.在12/16日台北教育大學時也去聽了你的講解.並當場有提出一點問題.
    但是事後.針對你提供的新資訊.我自己有一些體會與不了解.本想提出來請教.
    但知道胡博士這幾天有一點狀況.就想暫時緩一緩.
    只是有點遺憾.我還是不太敢問胡博士的聯絡Email.
    如果我對科學新知的疑問有助於普羅大眾能更了解自己.
    我是很樂意分享.
    只是我怕也造成胡博士的困擾.
    當然還有關於個人的一些因素啦

    再過幾天.
    2015年即將到臨.
    祝胡博士與身邊的人與我們在意的人.
    大家都平安順利.

    回覆
    1. 胡嘉琪 Alicia 文章作者

      David,很歡迎您提出問題!如果希望我不要公開您的問題,也可以在留言中注明喔!我的身體有點痠痛還有點感冒,不過不會影響我的生活太多啦!謝謝你的關心!

      回覆
      1. david

        胡博士.
        我的問題還是跟副交感神經的位置與作用有關.
        現在就我的了解.
        交感神經的位置在人體的脊椎.而副交感神經的位置也在旁邊.
        從你的書上了解.
        從多重迷走神經系統的理論來看.副交感神經有兩套系統.分別是
        Ventral Vagal Complex 腹側迷走神經與Dorsal Vagal Complex 背側迷走神經.
        當遇到某些緊急狀況時.交感神經無法發揮作用時.Dorsal Vagal Complex 背側迷走神經就會取代而發揮作用.因此人體會出現僵化.肌肉緊繃.從背部開始.到手與腳都會不受控制.甚至呼吸急促.心悸…..這種狀況在某些動物受到驚嚇之餘.會倒地裝死類似.然後再逃離….例如:羊.
        拜現代社會忙碌與壓力.很多人都有背部疼痛或脊椎側彎的問題.
        最近推行Free Huge讓我想起.當在彼此擁抱的時候.如果輕拍彼此的背部.是否會間接促進Dorsal Vagal Complex 背側迷走神經的放鬆.因為背部是距離人體的脊椎最近的部份.如果是更進一層.例如親人.夫妻或伴侶之間親密的擁抱.當觸覺.與嗅覺一旦被同時啟動.Dorsal Vagal Complex 背側迷走神經的放鬆效果更好.
        反之.不恰當的擁抱.人體一旦開始陷入緊張的情緒.此時Dorsal Vagal Complex 背側迷走神經開始啟動.整個人又陷入僵化緊繃的狀態.
        因此從瑜珈的熱身動作"拜日式"來看.有很大的一部份是在強調背部肌肉的放鬆.也就是促進身體與情緒的放鬆.也是類似的原理.
        而關於Ventral Vagal Complex 腹側迷走神經的位置是否在腹腔為主.簡單描述就是主管橫隔膜以下的器官.因此當我們的飲食或是性獲得滿足.這時腹側迷走神經的反應.傳到我們大腦的飽足中樞.(Satiety center).人體就開始進入放鬆狀態.
        不知道這算不算神經內科方面的問題.希望不會造成胡博士的困擾.
        祝胡博士身體平安.萬事順利

  2. 胡嘉琪 Alicia 文章作者

    Hi David,

    昨天在旅行,所以今天才有空回答您的問題。
    你的問題問得很好~我儘量以我對Dr. Porges的多重迷走神經理論的了解來回答。所謂背側VS副側迷走神經指的是兩套神經在延腦發源地的相對位置。所以,並不是背側迷走神經就控制我們的背部。背側迷走神經,相對地,影響到比較多位於橫隔膜下方的器官與肌肉,例如,抑制消化系統,而能夠節省能量去準備戰鬥,而在我們面臨極大的創傷壓力時,會讓我們凍結~

    而腹側迷走神經,相對地,影響到較多位於橫隔膜上方的器官與肌肉(例如心跳),在延腦發源地也離控制我們臉部,耳部,與喉嚨的肌肉神經很近,彼此可以快速交互影響,因此,Dr. Porges 提出了假設認為,由腹側迷走神經驅動的副交感神經系統,與人類的社交互動有很大的關聯。所以您提到的 Free hugs, 當人類真心微笑並給彼此舒服的擁抱時,可以讓腹側迷走神經驅動的副交感神經調節我們的身心。而在壓力情境下,很多時候,保持說話是調節身心的方法。身為助人工作者,我們透過談話,其實也啟動個案的副交感神經,調節了個案的自律神經。

    至於瑜伽的暖身運動,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但我知道印度瑜伽與中醫都蠻強調背部護理與保養。中醫裡面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我們的身體背部屬於陰。我自己覺得這跟背側與腹側迷走神經之間的陰陽關係相呼應。但是我個人對於身體運動以及各部分器官之間的陰陽如何互相影響,所知還是太有限,所以很希望台灣有越來越多人知道這些理論之後,有人可以集合大成!

    希望這樣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回覆
  3. 胡嘉琪 Alicia 文章作者

    還有,迷走神經不止這兩組,還很複雜,我沒有主修神經學,所以也沒有辦法完全搞清楚呢!
    一般在身體心理學有提到的是,有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迷走神經是雙向的,所以您提到的,吃飽了,腹部的迷走神經也會傳達飽足感到腦部,讓我們心情好一些,大概就是透過這些雙向的迷走神經。另外,據我所知,現在也開始有科學研究,消化器官的健康情形,確實也與我們的情緒好外相互應,至於其中機轉為何,可能還有待更多研究。

    回覆
  4. Susie Li

    感謝David提問,剛好最近在想類似的問題耶,因為我的問題就是平常工作時,很容易因為緊張而背部緊繃僵直,您的問題剛好解決我部分疑問。我有觀察過,的確是在吃飽和sex及大量運動後會有放鬆的感覺,但是更好奇的是,這類創傷究竟應該如何從心理層面緩解的問題,畢竟這並非單純只有生理的因素。感謝胡博士寫的這本好書,內容簡單當中其實有很多値得深刻咀嚼之處。

    回覆
    1. david

      借胡博士的園地留言.針對Susie Li 小姐提出的疑問.提出我個人的小小心得.
      我的心得是."凡走過.必留痕跡."
      我個人的觀察.過去的記憶.那怕是一個小小的傷害(微型創傷).例如言語或是行為或是動作.都會在我們的身上或是心靈上造上印記.
      因為這些行為都來自我們在乎的人.
      從最簡單的範圍開始統計
      親人:例如父母.祖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自小生活較親近的人.
      再往外大一層的擴充.
      就是同儕或朋友與就學環境的相關者.例如:老師或同學或是兒時玩伴.
      一層又一層
      我們的親子與人際關係開始建立
      每往外一層.
      都是我們對外關係的建立與學習.也有可能是透過身心創傷後所學習的經驗.
      只是多年後.當我們發現身體有一些不對勁的徵兆時.
      表示這些顯性的元素很容易被發現.
      例如Susie Li 小姐提及工作時.很容易因為緊張而背部緊繃僵直.當然還有其他的.例如易怒.失眠.酗酒…..很多很多跡象.但族繁不及備載
      但是隱性的元素就比較不容易被找出來
      換一個角度來思考
      為什麼工作時.容易緊張而背部緊繃僵直?工作環境中.有什麼原因會讓人緊張到背部緊繃僵直?
      這是一種連接關係.
      跨越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
      從多年前內心深處的記憶仍然能影響到現在的生理狀態.
      以上是我個人小小的心得.來的晚一點.
      如果有錯誤.希望胡博士給予指教.
      也希望能對Susie Li 小姐有些許幫助.

      david

      回覆
      1. 胡嘉琪 Alicia 文章作者

        謝謝 David 回應 Susie 的分享。兩位對身體與心理的觀察都很細微。
        David 的分享說得很好的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如果以自然界來比喻,有時候一場颱風("創傷" trauma)會瞬間改變地貌(例如山崩),同時,每日川流不息的河水,也可以在日積月累後將堅硬的石頭磨成圓形或打出洞來(這就是“發展” development)。創傷與發展,交互作用形塑了我們的身體與心理。

        關於發展對身體的影響是我在本書(從聽故事開始療癒中)沒有寫到的。兩位對於自身的觀察卻說得很清楚。

        我用自己來做例子好了,從小,喜歡學習的我,在學校的生存之道就是當個好學生,日積月累的,我的習慣就是往前看,而且只看到老師一個人。老師的喜怒哀樂在小學時對我的影響很大很大。即便進入青春期,老師對我的影響變小了,我把這樣的專注完全轉移到念自己喜歡的書上面。可以坐在吵鬧的麥當勞也能夠對旁邊的人事物完全不聞不問。這樣的心理也反映在身體上,當我專注時,脖子容易前傾,身體也前傾,骨盤也往前傾,脊椎下縮壓迫胃部。再加上長期輕視運動,沒有重新平衡身體的機會,在日積月累之下,自然也造成某種程度的肌肉緊繃與痠痛,甚至,這必然也與其他身體器官病痛有關係。

        關於身心如何互動,我也只能說尚在初探的階段,希望在這裡拋磚引玉,
        有更多人可以一起加入探討,甚至,華人文化中的面相體格學,中醫診斷學,應該也都蘊藏很身體心理學的寶藏,這些就是我尚未深究的領域。只盼有越來越多人加入了解身體心理學的領域,大家一起學習研討。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