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從聽故事開始療癒」的書中,因為篇幅限制,在好幾個章節的練習中,把「戰鬥」與「逃跑」區分開來,卻把「凍結」與「癱瘓」合併成「凍結癱瘓」狀態。這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其實,這兩個身心狀態有很大的不同噢!
要理解身心「凍結」狀態,或許可以想像這樣一個畫面:
冰雪奇緣裡面的大公主艾莎,來到一座活火山旁邊,突然之間,活火山被觸動蘇醒了,滾燙燙的岩漿馬上就爆發出來了,噴在半空中,眼看就要傷害到小公主安娜。
公主艾莎受到驚嚇,雙手一揮,這爆發在半空中的岩漿就這樣硬生生地被一層冰雪覆蓋住,凍結在半空中。隔著清澈透明的冰雪,裡面的岩漿還繼續翻滾著,艾莎也只好繼續揮手增強冰雪的強度。
當我們的身心處在凍結的狀態,其實,一部份的身心有著戰鬥逃跑能量。只是,爬蟲類的副交感神經,就像是公主艾莎一樣,在生死交接關頭的威力非常強大,把這部分的過度激發能量給凍結住了,所以身心無法動彈。
有時候,這樣子的雙方交戰,過一陣子之後,冰雪退下陣來,火山還是爆發了。就像是我在伴侶咨商中常常看到的,因為害怕伴侶而凍結沈默的一方,後來不斷被罵之後,就突然也大發脾氣。
有時候,岩漿的火力不敵冰雪的寒冷,很快地,身心就進入熄火狀態,肌肉軟趴趴,無力又沈重,頭腦昏沈沈,霧裡看花。這時候,身心就進入一種過低激發的「癱瘓」狀態。
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有個疑問,那我的書裡面怎麼把凍結也放在過低激發狀態呢?這也是本書美中不足之處,當初這樣分類,是因為凍結狀態是由爬蟲類副交感神經(dorsal vagus nerve)所激發,而戰鬥逃跑狀態則比較是單純由交感神經激發,所以,如果我把這戰鬥逃跑跟凍結放在一起,好像也怪怪的。(這大概就是所有為了簡化而分類別的限制吧,請大家多多包涵)。再者,從如何改變身心狀態來說,當我們要從過度戰鬥與逃跑狀態中回到容納之窗時,很適合馬上做些活動來用掉過度的能量,例如跑步,青蛙跳,雙手推著牆壁。但這些招數不適合用在身心狀態凍結的人身上。身心狀態處於凍結或癱瘓狀態時,需要一小步一小步的拆解。
不知道這樣子講解之後,是否有幫助讀者們更清楚這兩個狀態的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