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科技的停滯不前—螺旋動力理論(三)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跟我年紀相當的台灣人大概都記得這句 Nokia 手機的台灣廣告名言。

這句話,不只是強調該廠牌手機的設計多麼照顧你的需求。

這句話,其實也點出為什麼曾經創造出「劃時代」發明與手工藝的中國古代,並沒有率先進入工業與科技時代,因為,中國古代文化中的「人性」無法支撐進一步的科學技術發展。

中國古代文化的人性是什麼樣子呢?從前面兩篇的討論當中,我們可以開始揣想。中國古代的紅色威權領導者,雖然願意讓出部分權力與控制,讓朝堂上的藍色法治制度持續演變,但其最終指導原則,還是不能動搖到「天子」一家族的最高威權。雖然社會階序(hierarchy)有一部分決定于藍色法治中的規則,但其最根本的上下秩序來自于權力的高低。

JiQingLouWide

(圖片,福建土牆建築,引自維基百科)

從紫色部落與藍色法治兩者而來的,是中國文化中對於家族(小型內團體 inner group)的忠心認同,而這樣的認同在數千百年來,底下潛藏著紅色威權體系中的兩大影響。

第一,因為一人犯過會連誅九族,一人得道可能雞犬升天,所以家族中的團體認同與禮教制度,都在於確保,個人行為不能損害家族利益,個人要能夠跟整個家族分享個人利益。各個家族(小型內團體)為了保護自身團體利益,不會輕易與其他家族(其他小型外團體out group)分享此家族的資源,包括此家族所創造發明出來的手工藝技術,或是這個家族所累積的醫學人文知識,都是只能秘傳下代掌門人(家族中的紅色威權領導者)。至於皇族,為了要鞏固本身最大的利益,當然是把許多珍貴的知識與技術盡可能地留在宮廷深牆之內,導致整個古代中國的科學知識被分隔的支離破碎,而資訊的不流通(只有私人藏書閣,沒有公共圖書館,只有私人秘傳祕技,沒有公開討論切磋),就無法促進進一步的整合與創新!

第二,國或家層級的最高紅色威權領導者,單一地決定整個系統的目標與發展限制。可是許多紅色威權領導者本身並沒有太高的同理心,並不會真正推動有利於整個民生的科技發展,而是把重心放在自己(或自身家族)的私利私慾,所以,歷史博物館中,中國古代最讓人歎為觀止的是什麼?是底下人花一輩子心血製作出來的手工藝。例如,最高等的刺繡,需要一個婦女練習十數載,獲得成熟技術之後,再花十數載製作成一兩件,然後這個古代婦女就走到生命盡頭了,所以越是難得的手工藝,就用來標示著紅色威權體制裡面的身份尊貴高低。宮廷中繁複的衣冠禮節(藍色法治)所繼續強化的是紅色威權地位階序。

同時,藍色法治價值系統雖然以小團體為單位,但也不見得有更高的同理心來關心底下各個成員的民生福祉,藍色系統所關心的是維持秩序,賞罰分明的目標是消除個人內在小我,一切以遵守團體規範為主。團體中有外在明顯的規則,也有內在的潛規則,團體中的個人要努力學習並遵守這些規則。 於是,個人被制約成以符合外在團體期待來約束自我生活中的各個面向。至於規則中沒有談到的深入了解知識與進一步發明創新,當然也不會出現在個人的想法當中。

中國古代朝堂上是紅色藍色,至於天高皇帝遠的民間呢?離皇帝越遠的地方,法治道德規範的影響力越小,就越生活在米色紫色紅色以不同比例混雜的價值系統當中。面對大自然的挑戰與災害以及地方各種勢力強權,很重要的因應方式,是到廟裡燒支香,祈求老天爺幫忙,或者祈求下輩子投胎到更好的地方。紫色部落的神話故事威力越大,越能夠制衡紅色威權領導者的力量。天高皇帝遠,沒有更大人為力量來管制紅色威權領導者,如果大家都相信人在做天在看,對於鬼神的敬畏變得更有立即性。這裡的信仰力量不是一種真正的信仰,而是來自于一種無條件的迷信,迷信不容許人去問為什麼?信了就是信了。沒有辦法對天地自然現象問為什麼,自然也沒有科學觀察與發展。

所以,科技的發展被文化人性所限制,中國古代曾經有的文明科技光輝,在以上種種力量的束縛之下,並沒有機會集結成更進一步能夠普遍改善民生的近代科技。

讓我們來小結一下,有哪些限制科技發展的人性呢?這些人性是否還普遍繼續存在當今的華人文化中呢?

紫色部落價值觀:不能問為什麼的迷信忠誠。

紅色威權價值觀:所有的科技發展成果只能集中在權力最高的人身上,上位者管制資訊,確保資訊無法流通於下層。下層者不能挑戰上層者的威權。

藍色法制價值觀:遵從既定規矩而不需要問為什麼。遵從外在期待就能夠確保自己在團體中會獲得某種程度的獎勵。

其實,如果我們把上面的幾個系統特性融合在一起,不只是描述古代中國的人性,大概離近代中國的人性也不太遠。無怪乎,不管是台灣或中國,至今最強的項目就是代工。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