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天接受瑜伽師資訓練,過去幾個月來已經踏上更定時修練瑜伽的道路,師資訓練是其中的一小步,卻也是一大步。因為知道自己天性有個喜歡發呆又懶散的一面,也有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一面,所以,我選擇了靠上課來鍛鍊自己這條路。
今天早上有著多出來的時間,大腿還隱隱痠痛著,心裡面掙扎著,要不要再去上一個小時的瑜伽?還是要留在家裡面單純旳用頭腦工作。在這兩個念頭之間猶豫一下後,心裡面一個聲音說,那就自己在家做半個小時瑜伽吧!
就這樣,一個中庸之道自動浮現了。
身心覺得穩當而放鬆。看著行事曆上從週一下午開始到週四排滿滿的十七個個案,以及伴侶諮商 EFT 小團體討論,還有週五開始另外三天的師資訓練。有個聲音說,恩,可以穩穩地接住這個星期。
上個月,四月份,其實是我內心動盪很大的一個月份。繼續安排著八月回台灣的行程,也接到北京的邀約。剛好時間排得上,就答應了要去北京講課。
面對新挑戰的,內在有一部分其實是膽怯的。想起高中同學說她在北京生活幾年的過程中,學會南方溫柔的細語通常是行不通的,我就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去北京講課。有趣的是,從四月到五月,好幾個個案也都面臨生活中的新挑戰。於是,我認真地聽著他們述說面對挑戰的種種心情。小心看自己有沒有把內在投射到個案身上。然後回家也認真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
膽怯,來自於一種孤身面對未知的感覺。想起小小時候一個人走到陌生的鄰居社區,在太陽快下山的時候急急跑回家時的膽怯。
那就不讓自己孤單吧~
在孤單與依賴中間,找一條中間平衡的道路吧。於是,我承諾自己會陪伴自己,承諾自己會找到同行的夥伴們,承諾自己會給自己一個能夠回來的空間。突然之間,就想起小時候那很想去看自己沒有看過地方的好奇心。記得了曾經的探索,曾經的失敗,曾經的安全降落。
在晤談當中,我也在幫助個案們尋找,在面對挑戰的時候,可以讓自己安心的各種中庸之道。
想做新的嘗試卻又害怕失敗,有時候,就先充分體會這兩個極端很不一樣的心情吧~在兩極擺盪過後,或許一個新的聲音會出現。
想要改變卻又擔心過程中的痛苦,有時候,就只承諾做目前可以做到的一件小小事情吧~與其去想像旅程中所有可能的痛苦,不如就專心走眼前的一小步。
想要肯定自己卻又被羞愧感淹沒,有時候,就停下腳步聽聽那羞愧感在說什麼吧~發現是誰在說那些話?是現在的自己嗎?還是,那是很久以前的別人?
生活當中,晤談室當中,我們都不斷在面臨著辯證兩極,或許,清醒,正來自生命中的反差。來自我們能夠好好地,認真地傾聽所有的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