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說個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從前,在一大群羊當中,有隻小羊特別認真努力。每天,小羊都會領先其他羊,一大早就起來,開始到處尋找最甜美的草地,然後回來報告給大家知道。族群裡的長老們,都會特別特別嘉獎小羊。
時間久了,一方面,小羊自動地為大家做好多好多事情,一方面,大家想到要幫忙也會第一個找小羊。有時候,小羊喜歡自己被大家認可的感覺。有時候,小羊覺得好像從來沒有人真正看見他有多忙。更多時候,小羊覺得好累好累,什麼時候可以輪到自己吃飽了悠悠哉哉地躺著看藍天呢?
好多好深的疲累,慢慢地累積成一種全身緊繃的感覺。漸漸地,小羊每天都快樂不起來了。
可是啊,不能停下來啊!一停下來,小羊的心就噗噗跳,害怕有什麼很不好的事情會發生。於是,為了逃避這些可怕的感覺,小羊繼續做好多好多的事情。至少,在忙碌的時候,好像有那麼一點點麻木所帶來的安靜。
夜深了,大地安靜下來,小羊全身都好痛,眼睛好酸,肩膀好緊,大腿快抬不起來了,腰部還有著之前奮力幫鄰居羊奶奶扛重物時留下的舊傷。
癱坐在地上,小羊連眼淚都流不出來。四周,一片孤寂。
故事說到這裡,大家有沒有心疼這隻小羊呢?
如果這時候,你是夜空裡高掛著的月亮,你想對小羊說什麼呢?如果你是小羊身邊的大樹,你想為小羊做些什麼呢?如果,你是小羊在天上的媽媽,你會感受到什麼呢?
有時候,我們自己是不是也不知不覺變成這隻小羊呢?
北漂的孩子,在異鄉的年輕人,永遠回不了家的老年人。似乎總是被那心裡底層的焦慮感所驅使著,不管每晚有多累,隔天起來,覺得自己只能繼續,繼續,繼續不斷地努力。
真是這樣嗎?
在心理學的行為制約理論當中,人們與動物們除了會因為得到獎賞而努力,也會因為要停止厭惡刺激而努力。簡單來說,有時候,我們不斷做一件事情,不是因為我們得到正面的獎賞,只是像這個小羊一樣,不斷地做事情來暫時停止一些不愉快的感覺。
生活中,這不斷做事情有可能是不斷地工作。但也可能是不斷打電動,不斷喝酒,不斷追劇,不斷滑手機。明明覺得眼下這件事早已食之無味,卻還是有很大的癮頭要繼續不斷地做下去。
讓我們再回頭繼續聽故事。
癱坐在地上,小羊連眼淚都流不出來。四周,一片孤寂。
唧唧唧,這時候傳來一陣蟲鳴。
小羊有點好奇地往蟲鳴的地方看過去。
原來,一群小蟲正在一起慶祝滿月之夜。有些蟲兒奮力唱歌,有些蟲兒奮力振翅奏樂,還有些蟲兒開心地跳起舞來。
被這群小蟲的表演吸引住的小羊,暫時忘記了自己身上的疼痛。看著看著,就睡著了。
睡夢裡,小羊回到那最初吸引自己的青青草地,這次,小羊沒有急著要做什麼,只是單純地看著,聞著,用身體感受著。這時候,小羊才發覺這片草地上還有另外好幾隻小羊們。那是他的朋友們,正在彼此追逐嬉鬧著。小羊不知不覺也加入他們的遊戲,啊,這種可以跟大家在一起玩的感覺,原來從來沒有被小羊的身體忘記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