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身心逼出容納之窗的創傷 VS 強烈負向情緒的心傷

心傷,是我自己創的名詞,用來幫助大家區別“創傷”與“心傷”的不同。

肚子餓,一般來說會是有點不舒服的經驗,不過,一般的肚子餓,並不會把身心逼出容納之窗外面。例如,你跟朋友租了機車去環島,結果騎到兩個小鎮中間,機車拋錨,又剛好是早上十一點,兩個人推車推了一個小時,最後又餓又渴,終於才找到加油站!這個經驗,成為你倆環島行的重點回憶之一,事過多年,講到這次環島旅行,還會想起彼此最後滿頭大汗的糗樣,以及好不容易有水喝的爽快。也因為這次經驗,讓你下次出門旅行隨身必定攜帶小餅乾跟一瓶水。這是一個充滿情緒經驗的記憶,也一個讓你有所學習的經驗。

可是,如果是遇到大饑荒的肚子餓,身體已經極度缺乏養分,病懨懨地,即便頭腦想撐下去,身體也開始放棄了,全身無力到凍結癱瘓的地步,這時候,一個人的身心就被逼出容納之窗,受到創傷壓力。之後,即便是獲救,身體需求有被照顧到了,但這樣的創傷經驗,有可能並無法被完整的整合吸收。有可能未來一感到肚子餓,就莫名其妙的恐慌了起來。

上面是用簡單的生理需求來區分被逼出身心容納之窗的創傷經驗,以及有強烈情緒的經驗。雖然兩者都形塑了我們的行為,但兩者之間是有所差別的。

不過,我們除了生理需求,也有很多心理需求,心理需求的不滿足,或者是情緒上的受傷,即便沒有把我們逼出容納之窗外也會形塑我們的身心。

例如,一個十歲的寂寞小男孩,自己放學一個人回到房間,即便家裡另外有關在房門裡的媽媽,他不會覺得自己回到一個很不安全會威脅自己生命的地方。但是沒有人陪他講話,沒有人分享今天在學校的喜怒哀樂,這讓他很寂寞,很受傷。這樣的“心傷”或許會讓這個小男孩逐漸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值得被喜歡的小孩,這樣的感覺伴隨他在未來的歲月直到他長大。同時,為了因應寂寞,這個小男孩上網打遊戲,結果他發現自己很厲害,網路上其他青少年不知道他才十歲,還願意加入他組的團隊,大家成功打贏一場仗的成功經驗,也讓這個小男孩有個很強烈的正向成功經驗,小男孩覺得自己很有策略頭腦,未來也努力在這個方面爭取別人的注意,這樣的習慣也一直延續到他長大成人,他一直覺得要跟朋友證明自己的貢獻,才會被朋友喜歡。那個寂寞不被喜歡的 “心傷”,就這樣偷偷跟著小男孩長大。

不過,讓我們把上面的故事稍稍修改一下:這個小男孩為了要打線上遊戲,要買一個很貴的寶物,結果他趁沒有人注意的時候,偷用了他媽媽的信用卡。結果被發現後,半夜被生氣到不行的爸爸叫起來,被打了一巴掌,還被痛罵了半小時。那天一整天,小男孩又因為沒有錢其實也沒有吃什麼東西,身體本來就有點虛弱。結果這個半夜被打醒又被罵的經驗,讓小男孩急速進入一種打也打不過,跑不跑不掉的困境,大腦還在搞不清楚狀況的時候,身體就已經進入一種凍結癱瘓的狀態,於是,這個小男孩遇到了把他逼出身心容納之窗的創傷經驗。只不過,因為這只是被打被罵一次,小男孩的大腦保護著他,讓他很快就在生活中忘記了這個經驗。也沒有什麼可以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只是,這個創傷經驗,不只加深了他覺得自己不值得被喜歡的信念,還可能在日後,讓他長大後,有時會莫名其妙在半夜醒來,一直反覆想著今天上班做不好的事情,被老闆罵的畫面,讓他長期睡眠品質不良。

 

於是,身為助人工作者,兩個故事中的小男孩,在長大後,分別來到你的晤談室,來談主題都一模一樣,就是他們發現自己原來不覺得自己值得被愛被喜歡。而你,也不知道哪一個是哪一個,於是,你就要展開助人工作中所需的名偵探技巧,透過你的訪談、觀察、介入、邀請對方一起做試驗或練習,來慢慢找出倒底對方身上帶著是 “心傷” 還是 “創傷”?

3 關於 “把身心逼出容納之窗的創傷 VS 強烈負向情緒的心傷” 的評論

  1. 引用通告: 依附關係創傷 vs. 依附關係的心傷 | Peace Body Mind

  2. 胡嘉琪 Alicia 文章作者

    後續又寫下這段:

    一顆心因為被大人罵,而一直覺得自己不夠好,這樣的心傷,也一定會記憶在身體裡面,例如,有可能變成長期看到權威者就頭低低,肩膀往下垮。而長大之後,也可能身體自動擺出同樣的姿勢時,莫名其妙地,心靈就會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只是,如果這是單純心傷沒有創傷,身心到還不至於到凍結或完全失控的地步。不過,沒有失控並不代表不痛啊~這樣的心傷還是有可能讓我們覺得很苦~失去與真實自我與真實當下的接觸。而許多經驗式的介入技巧,可能很有效,例如澄心(focusing)去陪伴內在這份苦,或者,用心理劇完形跟小時候的自己對話。

    而創傷壓力,則是把身心逼出神經系統的容納之窗外面。在我的書中,我用小白兔的圖畫,顯示出大腦完全被情緒大腦劫機時,可能都要開車撞牆了還是會就這樣撞下去。在心靈的傷身體會記得這本書中,則是給大家看到大腦掃描的照片,理性大腦真的就關機沒有什麼血液活動了。

    因此,如果進行上面舉例的經驗式活動,澄心時可能無法觀看內在,空椅對話可能會卡住,甚至引爆創傷,引出驚恐與暴怒等情緒。這時候,就很需要踩煞車的技巧,簡單地找到一個可以重新穩定身心安全感的方式,例如,解凍 3-3-3,專注在描述此時此刻的外在簡單事物。或者,讓身體能量超高的少年人,專心做十次慢動作伏地挺身(這招我這星期才用,記得要慢動作,三秒到五秒專心下去,三秒到五秒專心上來,不然身強體壯的少年人,無法真正把內在整個爆發的防衛能量用掉)。

    受心傷覺得自己不夠好的孩子,有可能拼命讀書當學霸。受創傷大腦關機的孩子,有可能就是學校中低成就的一群學生。(當然,學霸中也有受創傷的,這個問題要探討起來就更複雜了~可能過幾個月我們再慢慢來探討吧~)

    回覆
  3. 引用通告: 區分心傷的失落 vs. 創傷的失落 | Peace Body Min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