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潛水小白兔的超能力~

潛水小白兔的故事:

小白兔喜歡在大大的草原上,找個高高的草叢,安靜的潛水。潛水的時候其實很有趣的,小白兔眼睛大大的,看著四周的動靜。東邊有隻小羚羊在奔跑,西邊有隻小白兔正在逃脫大土狼的追捕,北邊有棵大樹上面棲息了很多唱歌很好聽的鳥兒,南邊有著打瞌睡的犀牛媽媽跟寶寶一家人。一抬頭,天空上還有盤旋的禿鷹。可以靜靜潛水躲在這草叢裡,讓小白兔感覺好安全,好舒服。

只是,有時候,小白兔也會想,要不要出去幫幫那隻正在被大土狼追趕的同伴呢?自己有力量這樣做嗎?好喜歡小羚羊奔跑很帥的樣子,小羚羊會想跟我做朋友嗎?我很想跟犀牛寶寶說話,可是他們會不會受我打擾呢?萬一離開這個安全的地方,不小心被禿鷹抓去當晚餐怎麼辦呢?想著想著,小白兔的眼睛繼續咕嚕咕嚕地轉啊轉~轉啊轉~

超能力:可以好好的潛水,也是一種很棒的生存策略

故事中的潛水小白兔,很仔細的觀察四面八方,眼睛轉啊轉的,腦子裡也在繼續搜集情報與資料。真好,小白兔躲在草叢裡面,卻沒有身體或大腦凍結,也沒有完全放棄癱瘓。讓自己在還不確定狀況的時候,有個安全的地方可以躲著,有可以在安全的地方觀察環境。這也是一種很棒的超能力喔!

Orientation 定向反應,是指我們能夠清楚地看向環境中不同的刺激(可能是威脅,也可能是資源)。當我們能夠轉轉頭,看向不同的地方,用好奇心來觀察收集環境資料,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很棒的身體資源,也是重要的身體防衛反應。

如果你剛好有讀過解鎖(彼得列文的書),前面一開始說他遇上車禍。當他開始鎮定下來,給自己進行療癒的時候,他讓自己專心觀察自己內部身體的反應。而第一個浮現上來的創傷記憶,就是撞到車子的前一刻,看向玻璃,以及車窗後面那個每有專心開車的青少年駕駛。彼得列文清楚描述自己身體內部肌肉,儲存著想好好完成這個定向於威脅的反應,而當自己允許相關的身體部位去顫抖完全反應之後,也感受到一種完成防衛反應的輕鬆。

有些時候,當我們處在緊張焦慮時,我們忘記了當潛水小白兔的超能力,於是,就有可能不小心變成凍結癱瘓躲在草叢裡面的小白兔。這樣的小白兔,沒有真正在看外面發生什麼,只是皮皮挫的在害怕,連大樹哥哥好心送來的一陣微風都會被當成有壞人要來的風吹草動。

於是,找到一個安全的草叢,讓小白兔的身體慢慢放鬆,慢慢感覺到草叢的保護,再慢慢練習從這個安全隱蔽的地方,往外觀察,這其實是個好重要的步驟。我們每個人都有當潛水小白兔的超能力喔!

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從潛水到逃走的小白兔故事:

潛水小白兔鼓足勇氣走出草叢,一開始,這草叢外的微風,聞起來還真是比較香啊。潛水小白兔開始慢慢的鼓起好奇心,探索起草叢外的世界。啊~原來站在大樹下聽鳥兒們唱歌的感覺跟遠遠在草叢裡面聽很不一樣耶~喔~原來犀牛寶寶跟犀牛媽嗎在泥巴裡打滾的時候,心情最好。

嗯~嗯~嗯~不過,草原邊緣的大樹上,有一群小猴子,讓小白兔看不懂。然後就緊張起來了~

那個,那邊有隻小猴子怎麼打了另一隻小猴子一下,然後兩隻猴子追來追去,好可怕喔~

小白兔不知道這兩隻猴子正在練習打架,其實沒有人會受傷,可是,小白兔真切感到自己身上的焦慮正在急速上升。

嘿嘿~這時候,小白兔突然拔腿快跑,快快跑回草叢~哈哈,可以快快逃跑,又可以安心回來潛水的感覺,真好~

超能力:可以出去探索,又可以逃回來,真棒!

如果潛水小白兔之前曾經有過一段焦慮害怕的生命經驗,有時候,其他動物覺得沒什麼的兩隻猴子打架,對小白兔來說,可能會引起好多好強烈的情緒反應。可以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焦慮上升了,可以踩煞車(不繼續逼自己探險)然後轉方向(掉頭往草叢方向),然後拔腿快跑(執行逃跑的成功經驗,最後,安心回來潛水(回復平靜)。

哈哈,小白兔一次展現出好幾個厲害的超能力!
或許有比較多人比較崇拜可以打鬥的英雄,不過,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可以成功地避開,又不用因為戰鬥而早成耗損,其實,可以逃開也真是一個很棒的能力啊。更棒的是,小白兔有個安全的地方可以躲回來,可以重新接觸到安心的感覺。
正因為可以如此完全掌控,這樣的經驗,會慢慢拓展小白兔的身心容納之窗。
如果出去冒險之後,就回不來了,那誰會想要去冒險呢?
如果你有看過魔戒的故事,冒險的哈比人,勇敢地接受命運挑戰而出去戰鬥,受傷之後,最後可以回到讓他們安心的家鄉。其實,所有英雄,背後都需要有個可以安心回來的地方。或許,正因為哈比人能夠回來的家鄉最美好,所以,他們才能揹負其他人都無法完成的使命。

1 關於 “關於潛水小白兔的超能力~” 的評論

  1. 林俐娜

    我在生病,最近我想跨出舒適圈,再一次面對挑戰參加義張培訓,醫師評估說我的身體狀況穩定,但卻怕我的個性好勝心太強,怕我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會影響病情,他希望我再過一陣子再說

    我現在的狀況就如同小白兔一樣,處於安全的定點,周遭也有許多不確定的危險,但我的內心卻也想出去闖一闖,我知道處於安全的環境可以避免風險,但我總是覺得空虛,我不希望被疾病綁架,讓我變得動彈不得

    我好喜歡老師的這句話「可以出去探險,也可以逃回來」

    或許,適時的觀察自己的狀態,適自己的狀態找出適當的出去闖闖,就算逃回來,自己也能輕鬆面對,是我現在最需要的功課

    回覆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