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討論過:“把身心逼出容納之窗的創傷 VS 強烈負向情緒的心傷” 以及“依附關係創傷 vs. 依附關係的心傷”。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面對失落,有種失落是心傷的失落,有種失落是創傷的失落。
心傷失落是什麼呢?心傷的失落是我們每個人都經驗過的。
小學二年級時你好喜歡這個班級導師,可是一學年之後,就要跟導師說掰掰,你回家跟媽媽哭得好傷心好難過,也好生氣,為什麼你最最最喜歡的導師不可以繼續跟著你上三年級了?
國中時你好喜歡的一個同學,本來你跟他坐在隔壁,常常一起玩,下課一起打籃球,可是沒想到過了暑假,同學轉學走了,連說再見都沒個機會。你悶悶不樂,覺得超不爽。
高中時你偷偷喜歡上隔壁學校的那個男孩或女孩,有機會在補習班坐在附近,然後,你們竟然有機會一起聊天,然後還約了一起吃個晚餐再進去補習班~不過,這已經是補習歲月的末端,聯考在即,考完試,人也不知道去哪裡了?你的心中充滿惆悵,走在路上,看到背影類似的人,還會快步走上去,希望可以遇得到。(這種故事只會發生在那個沒有手機的年代~)(手機年代版的故事可能是:啊,明明都吃了晚餐,交換手機號碼(或者社交媒體帳號),結果,結果,專心準備考試之後,發現對方已經被追走了。
大學,這個故事就不用我編了,大家自己去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以及後面同類型的很多小說電影。
上面這些失落,哭起來的時候還是很痛,氣起來的時候還是熱血沸騰。所以,比較容易被拍成小說電影然後賣座大賺錢。
創傷失落是什麼呢?創傷的失落就是在失落的同時,一個人也被逼出身心容納之窗外面~
小學二年級時你好喜歡這個班級導師,可是一學年之後,就要跟導師說掰掰。在那之前,你每天目睹家暴,在學校又沒有被任何一個老師或學生喜歡過,基本上你的生命早期就是一次次只能用身體記住的創傷失落經驗。這時候,失去了這世界上唯一曾經對你笑過的人,八歲的你搞不清楚為什麼,只是會想盡辦法生病或遲到,不想走進那個學校。然後,國中時你天天被霸凌,然後,好不容易,坐在隔壁的同學有勇氣跟你一起下課去打籃球。那群找你麻煩的人也離你遠了一點。可是沒想到過了暑假,才知道同學轉學走了,連說再見都沒個機會。頓時天昏地暗。高中時你已經麻木了。太多的創傷失落早就發生在你生命中,被送進輔導室的時候,你覺得躺在沙發椅上跟那個年輕的女老師聊聊天,玩玩牌卡與桌遊,這比上課有趣一點。不過,這時候,你早就不想隨便跟任何人靠近,你哪有那麼笨啊~過去經驗早就告訴你,不要隨便把感情投注在任何人身上。
上面的兩個例子,我故意編寫的差異比較大,希望能夠讓人體會到創傷的失落,已經不是普通的失落,而是在失落中,這個人面臨極大的壓力,甚至是生死存亡的滅絕感,把身心逼出容納之窗外面,身心中會有被卡住的凍結癱瘓的能量。
當然,我們不需要像第二個故事中的主角一樣經驗過一連串的複雜創傷才會經驗的創傷失落。單一的失落,如果夾帶著創傷壓力,也會形成創傷失落。例如,一個生性敏感的孩子,本來就很容易焦慮,結果在十五歲跟媽媽大吵一架後,媽媽就完全假裝這個人不存在,連看一眼都不看,時間長達半年之久,這樣的狀況,也對這個青少年帶來創傷失落,從此不敢做任何惹惱家人或伴侶的小事。
創傷壓力,讓一部份(或全部)身體與心靈被鎖在一種因恐懼而癱瘓的狀態。可是,要走過失落所夾帶的強大複雜情緒(否認、憤怒、難過、憂傷),才能在失落中重新看見希望與豐收。只是,當我們被創傷壓力卡住了,哀悼的歷程也被卡住了,於是在那哀悼之後的希望與豐收也無法被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