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青少年自己掙扎在一種徬徨疑惑的心情中,很容易丟出很多變化球,讓身邊的大人中招,自動掉進三大 “可被理解但此時還真不會幫上忙”的情緒:焦慮、生氣或同情。
“我現在不想寫申請論文~我好累,這個星期已經寫好幾篇文章了~”(青少年直接擺爛)
“你明明說給不同老師的回答要盡量想不一樣的答案,為什麼這題你又建議說可以提到這件事情?”(青少年直接企圖用指責你來推卸自己的責任,還有,他們的頭腦自動進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轉在裡面出不來,要把你也拉進去,對號入座,這樣肯定不是幫他就是跟他吵架)
“我沒有什麼家庭歷史好寫啦,就是一堆爛帳~”(哎啊,直接把父母跟祖父母都一起罵進去,肯定勾起父母內在對原生家庭的傷)
“網路上說,按照我的成績,進這個大學的機率只有不到百分之十,那我為什麼還要申請啊?”(那個,之前明明是他加進去的,現在工作量大,想逃去看電視,就這樣說,很容易激起父母內在的焦慮與不安,完全考驗對孩子與對世界的信心啊!)
“哎呦,我現在回頭才發現自己高一高二沒有認真,國中之前也沒有認真~~~(眼神看著爸媽,就好像在問你們當年跑去哪裡了呢?怎麼沒有督促我?”(這個,不小心就會被勾起爸媽當年離婚以及之後世界大戰的種種回憶,那個,天下有多少爸媽過去沒有犯過養育錯誤啊?還有,很多事情,真的就是在當時,不可為之,包括六年多前,我也看到,有時候,受了心傷對父母跟老師都失望的孩子,真的很難很難很難一下子願意接受任何大人的幫助。這時候,父母絕對不要自己掉入生氣與自責當中。)
焦慮的父母並沒有辦法真正陪伴孩子去面對這場充滿不確定性的旅程。
生氣的父母雖然在生別人氣時感覺有力量,但其實已經在無形中把自己跟孩子在這段旅程中寶貴的能源給浪費掉了。
同情的父母沒有看到孩子這些抱怨背後潛藏的真實力量,青少年內在是有完全讓大人無法預料到的力量存在的喔!這一點,若父母師長無法有堅強的相信,青少年也很難相信自己啊。
發現自己內在情緒被勾起的父母,請回頭看看本部落格關於踩煞車轉方向的討論。
有時候,當青少年跟父母身上都充滿情緒亂亂跑,父母就很需要帶頭踩煞車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