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四十幾歲正在養青少年的父母~(創造力系列)

其實,跟老公討論很久,想來寫一本書,送給正在養育青少年青少女的父母們。這群父母,大概跟我都差不多,剛好四十歲以上。

在台灣,這群父母,當年在青春期的時候,處在台灣正要開始變化的時代。那個年代,台灣經濟依舊生命力旺盛,我們的父母大概都要雙薪工作才能養得起我們,或者,曾經其中一個父母會每天盯著股票市場的電視看。於是,我們自己的青春期,就在父母忙碌分心之餘,好像有那麼一丁點的自由。

可同時,每天在學校裡面,面對的還是一整個體制的層層疊疊的控制。除了髮型與制服,也包括該怎麼坐在教室裡面不要亂動,如何整齊劃一的在走廊上做體操,還有一種,每分每秒不努力就是懶惰失敗壞孩子的氛圍。

這樣長大到四十歲以上的父母,如何面對今日家中十二歲以上的青少年呢?

這是我很好奇的議題。

這裡,先來分享一個社會觀察。

身為遠在美國的心理師(其實也就是在美國工作的高級外勞),臉書 Facebook,是我維繫跟台灣親朋好友關係的重要管道。這一兩年來,我的臉書頁面上常常有很多不同的廣告,讓我注意到一件事,很多東南亞的國家,例如泰國與印度,有很多小型的文創產品,會直接透過英文廣告,對美國人行銷。像我就曾經心動馬上買了直接從泰國運送美國的瑜珈褲。

可是,在我接到褲子之後,我覺得,這個除了樣式我喜歡,質料完全比不上台灣製作的布料啊~只是,為什麼我在臉書上等了好半天,就很少看到台灣的文創直接進攻美國市場呢?好不容易等到一個,網站的設計與產品的內容,就感覺是只有台灣年輕人才會喜歡的款式。

台灣的創造力到哪裡去了?這是我近幾年旅行回台灣時,一直在問的問題。

沒有不見啊?每次回台灣,我看見好多美麗又驚人的創造力。

可同時,有些地方覺得怪怪的~嗯~好像少了什麼?

好像每次回台灣還是接收到一種創造力被壓制住的感覺~

那是一種暗黑無聲的沈重,不明顯,卻有如蜘蛛絲般的綿密。

在那綿密當中,悄聲地包裹著一顆顆想要做點什麼卻無法自由發揮的心~

到底發生了什麼?

身為專攻創傷與身心療癒的治療師,我感受到這座島嶼上的青年與中生代,其實,還在面對島嶼上千百年來所累積的創傷壓力。

創傷壓力,是如此無形的代代相傳著。因為,創傷壓力曾經也如此有效地馴服著每個人的身心。

回台灣上課時,一些學生分享到,在制式環境裡,曾經,我們的身體要遵照標準動作做體操,要遵守著規矩剪長度一樣的頭髮。我們的身體一直記得:「這個世界不會讓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做到別人要求的標準動作就完蛋了。」

於是,在上課時,即便聽到我柔柔地說,這樣很好,那樣也很好~學生們還是會覺得,內在好分裂啊,一半覺得順著身體走很好,一半覺得自己就是沒有做對啊!

於是,就卡住了~

那個卡住了,就跟青少年,坐在教室裡面對著不懂的題目發呆卻不敢舉手問老師,或者,坐在家裡沒有辦法出門去探索世界,是一樣的。

來自身體最直覺的自我保護之一,就是讓我們凍住不要動。就像是小白兔遇到危險就會先靜止不動一樣。

於是,當我們正在養育青少年時,我們也好需要重新陪伴自己內在那曾經凍住的青少年。

從身體開始,重新找到一些能夠安全地經驗細微鬆動的經驗,不管是做 TRE 練習,還是讓自己有機會去山上走走。

從心靈開始,重新找到一種能夠安全地小革命,卻不會傷害中年職業生涯的小小嘗試,這或許是當一天的義工,或者,寫一封信給你很想認識的一個人。

青春期,就是一個可以在大人保護之下,去做各種小小嘗試的時期。

要當青少年的父母,我們就需要允許自己也能夠有這樣的生命經驗~

 

2018 六月七月TRE 團練報名網址:
https://docs.google.com/…/1FAIpQLSfemXb6pTw9ve_w_Q…/viewform

2018-2019 中階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61227sCAETkHByZE2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