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告訴你:我今年通過教甄,開始我的教師工作…
你是不是開始為我歡呼?為我開心?經過重重關卡,我終於能站上講台,用我的熱情與專業去影響來到我的面前的學生,實現我的教育理念,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多麼美好,多麼幸福!
接著如果我告訴你,班上有好幾個 ACE 分數高的孩子需要你用心照顧,你會不會一臉狐疑?ACE 是什麼?是撲克牌裡面的王牌?
依據美國醫生文生‧費利帝(Vincent Felitti)童年逆境(ACE)研究提出的 10 種童年逆境研究,童年傷害普偏存在, 2/3 的受試者經歷一項逆境,1/8 的受試者經歷 4 項以上的逆境,這些早期逆境對大腦發展有明顯的負面影響,根據他們的研究統計經歷4項以上逆境的人,他們被診斷出的學習及行為問題是一般兒童的32.6倍。
重點是這些早期逆境並非是少數族群或地區的專利,所以不管你的學校是在都市或是在偏鄉?不管你的學生社經地位如何?他們都可能正在經歷各種逆境…
你能想像這些正在經歷逆境的學童出現在你的教室裡,你的教室會是什麼狀況嗎?
有的孩子總是髒髒臭臭,連大小便的控制都有困難,甚至拿著自己的大便砸在其他同學的臉上;
有的孩子總是不明原因,不肯來學校,來了學校,就是睡到放學才回家;
有的孩子像是驚弓之鳥,總是黏著你,寸步不移;有的孩子常常餓著肚子,偷同學的東西吃;
有的學生彷彿全世界都跟他對抗,暴躁易怒,嗆老師,欺負同學;
有的孩子因為犯了法,你得陪他進出法院…
身為教師,你把孩子找來,了解狀況,大部份的孩子抗拒你的善意,即使願意,他也說不出所以然,於是,你決定走入家庭,走入社區,走入部落,你發現在這些孩子行為的背後,家暴、家人酗酒、精神疾患、父母離異、家內性侵、缺乏生活照料與情緒關懷,一個連著一個…
你有許多的疑惑:這些孩子身邊的大人怎麼了?這個理應教會他們各種學習能力與團體生活規範的校園環境,怎麼都變成這些孩子的毐性壓力?
很多的應該,讓接觸這些孩子的教師們,成了彼此的毐性壓力…
你期待自己和學生:學生應該準備好學習,學生應該友善對待彼此,你應該成為有效能的教師…
學校校長和行政人員期待教師:教師應該做好學生輔導,班級經營,提升學習效果…
毐性壓力一步步侵蝕教師們的教育熱忱和身心健康…
有些老師捨棄自己的生活和身心健康;
有些老師身心無法負荷,強迫自己選擇看不見這些逆境,暫時離開;
有些老師寧願相信這是這些學生不求上進,那麼這一切都還可以符合我們自己原本的信念…
感謝花蓮縣教育處為幫助每個孩子都成功,願意走在時代的先端,結合腦科學與創傷知情研究,提供第一線老師最新輔導知能,讓老師和學生都能獲得最好的照護,
因此,花蓮教育處課程督學胡智翔與玉里國中林國源校長大力促成「孩子如何成功-早期逆境經驗學童的輔導策略工作坊」,今年已是第2年…
第一年,利用留佩萱老師在回台灣的機會,花蓮教育處特別邀請到佩萱老師帶領工作坊,參與的教師們回應熱烈,於是有些教師在今年自發性的組起 “童年會傷人” 讀書會,繼續探索屬於花蓮本地學童的早期逆境經驗與學生輔導策略…
第二年,感謝一切的因緣,留佩萱老師和胡嘉琪老師共同擔任課程策畫顧問與監製,讓我這個花蓮人,本地的心理師,有機會繼續接力第 2 年的工作坊,過程中教師們真心與用心,理論與實務討論,一步步建構這些早期逆境學童的幸福圖像,我感動並感激這一切的因緣,我希望用我笨拙的文字,將這些記錄下來,若能因此牽起更多人的手,一起努力,那就太幸運了…
工作坊的形式
今年的工作坊,有些不一樣,我們分2梯次,第一梯次在今年3、4月,第二梯次在6、7月,1個梯次 1 天的時間…
原本期待 1 梯次 1 天,同一批成員參與2梯次的工作坊,然而在實務現場,有時拆成二個半天進行,成員大多無法同時參與 2 個梯次…
即便不如預期,但以嘉琪老師變形蟲組織的概念下,我們珍惜著每個願意在各種時緣下參與的夥伴,我們為牽起彼此的手而努力…
工作坊參與的對象
校長、學校行政人員、導師、任課老師、教學支援人員…
不同的角色,承受著不同的壓力,我們在身心容納之窗內,看見彼此的難處,然後在眼淚中,看見自己,也看見別人的有力作為,於是我們努力創造在校園中各種角色可能合作的模式,在兩難中,為師生找到空間,也找到時間,一起面對這些早期逆境帶來的破壞力。
工作坊的內容
我們閱讀兩本書:“深井效應–了解早期逆境對孩童的影響”;“從聽故事開始療癒 — 創傷後的身心整合之旅” 。在充實成員的理論基礎下,我們實際運用書中的各種練習安頓師生及家長的身心。
胡嘉琪老師製作的兩部推廣影片:創傷知情推廣(一)【獻給教育工作者】;創傷知情推廣(二)在教育現場減少毒性壓力
以這兩本書和兩部影片為基礎,我們討論了以下的內容:
#身心容納之窗 #校園中的毐性壓力 #上下層腦的發展 #早期逆境對大腦的影響
#戰鬥、逃跑及僵呆反應如何出現在校園中 #安全依附及身心調節運用於班級經營及個案輔導
#成為創傷知情的教師 #建立創傷知情的校園
參與成員的回應
#班上很常嗆我的學生,在我深入了解之後,才發現這孩子在家裡面臨困難的處境,並不是針對我,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真的很重要…
#面對班上大多處在逆境的孩子,所以我會在他們進教室的時候,先放輕音樂,讓他們藉著音樂轉換家庭和學校的感覺,像是老師說的遙控器在自己手上,不管是昨晚爸媽喝酒吵架、打架,我想要讓他們知道這是可以轉換的,他來到學校,學校是一個安全、安心的地方,重新做連結,很神奇的是,小孩會主動跟我分享他們在家裡的事情,學習也慢慢有進展…
#我曾遇ACE分數7分的孩子,之前的老師對他學習設下的要求,他都沒辦法達到,我知道我必須對他的學習放手,所有的功課我都不要求他,我只求我自己每天給他微笑,漸漸的他願意靠近我,狀況也慢慢改善…
#容易爆衝的學生,我會衝出去找到他,抱抱他,然後握著他的手,一邊走,一邊聊天,等平穩後,再回到教室,再之後,他可以慢慢改變到快爆衝時,自己練習吐氣,然後集中注意力,讓他練習說心情,讓他平穩下來之後就好了,這些都是小技巧,但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理解他,肯定他,一切都會慢慢的進步。
#班上有個戰鬥型的孩子,不斷的挑戰我,到處欺負人,我跟他設一個紅線,就是不打人,可是很難,他還是不斷的打人,不斷被告狀,他跟我說:老師設這個紅線很難,那我就說:我的紅線是我不會打你,也不會罵你,我要幫助你,所以他狀況很糟的時候,我會握緊我的拳頭,我告訴他:你守不住你的紅線,但老師一定要守住我的紅線,老師會做到。我要證明給他看,暴力是可以終止的,幾次之後,他感受到我跟他一起努力,他至今有稍稍改善。
還有好多好多教師的回饋,我和教師們一起說著,聽著,掉眼淚…感動著彼此的努力與付出。
帶完這 2 區 2 梯次的工作坊之後,我的感受…
在工作坊中,我們曾回顧自己的早期逆境經驗,覺察自己在面對協助早期逆境學裡時自己的位置,以下是我寫給夥伴們的回應…
感謝這些早期逆境經驗0分的夥伴,願意重視早期逆境經驗對學童的影響,正因為你們沒有在早期經歷這些逆境,上層腦有機會長好的情況下,在後來遇到逆境時,相較比較容易啟動上層腦,不用花太多的時間去安頓身心,來面對逆境,也比較容易回復到身心容納之窗,提供這些正在經歷逆境的孩童們一個相對安全穩定的堡壘,因為你們有可能因為不理解,站在旁邊袖手旁觀,然後對這些孩子經驗的痛苦視而不見,但你們沒有,你們願意伸出那雙溫暖的手接住孩子…我深深感動…
對於早期逆境經驗分數高的夥伴,你們一路從逆境中走來,辛苦了,真是不容易,你們大可選擇忘記,或遠離這些印在身上的傷痛,但今天,你們願意繼續在逆境中陪伴這些孩子,因為你曾經歷,所以你懂得,因為你走過,所以你相信復原力,那努力後的美好,正是這些孩子多麼需要的想像與希望…為此,我深深感動…
感謝促成這個工作坊的所有人,這一切的因緣多麼美好…
轉文分享:蔡素玲諮商心理師,花蓮高中輔導老師
延伸閱讀,留佩萱:ACE研究: 受了傷的童年告訴我們什麼?
延伸影片,胡嘉琪與留佩萱的 “童年會傷人” 對話
我是新北市是的幼兒園教師,希望有機會參加,或接到相關訊息。感恩所以有工作夥伴的付出。
引用通告: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1】 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 | About Counseling
引用通告: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1】 邀請你一起成為創傷知情者 | About Counseling
引用通告: 【創傷知情學校系列Part 2】用創傷知情眼光理解孩子 | About Counse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