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夜,在美國鄉下沒有熱鬧的煙火,也沒有喧嘩的演唱會~
在朋友家裡,我靜靜地讀著從台灣帶回來的,
張老師出版社十年前出版的,李維榕老師寫的「大師說舞」:家庭舞蹈系列一。
沒有機會親見這位華人世界中的家族治療大師,
但在她生動的筆下,聽她說一個個家庭治療的案例故事,以及當年在德國親見心理治療大師們的研討會的場景,卻好像親臨其境地,跟著維榕老師親身體驗一幕幕的家庭舞蹈,以及大師們的華山論劍。
維榕老師說,家族治療最難學的是,人們常看不到家庭,只看到個人。
我想加上的是,華人文化中,我們連個人都看不見,只看到角色劇本!
在華人文化千年來層層疊疊的社會制約下,
個人的喜怒哀樂愛惡慾,
永遠不及家庭倫理劇本,以及賢君忠臣劇本來得威力強大。
華人文化源遠流長,統治者的機巧已經到達極致,
要一統江山,最重要的是,拿走個體的自主權。
於是,千千百百的故事流傳著孝子與忠臣的劇本。
翻開北京大學許淵沖教授的中國古詩精品三百首的漢英對照本,
大多是詩人們在嚴謹的角色劇本中犧牲了個人,悠悠長歎,以隱喻法稍稍紓解個人的哀愁~
最近讀到一篇為扶不起的阿斗平反的網路文章,
千年來世人讚頌諸葛亮的機巧,
卻不見得有看到背後那所謂扶不起的阿斗皇帝,默默守著一國數十載,
在險惡的局勢中治國,任由強勢的諸葛亮一直發動戰爭,讓大將們一個個戰死沙場。
看到這樣的反思,雖然我史學常識不足,難以評論歷史,
但卻突然心驚,這從小到大聽過那麼多遍的三國志故事,包括後來改編成歌仔戲,布袋戲,以及日本動畫的各種變形版本,
這些傳頌千百年的史詩與民間故事,到底是在給我們做什麼樣的洗腦呢?
無怪乎,在寫書的時候,我感嘆,亞洲社會是個對創傷視而不見的社會,
如果,千百年來我們連人本都沒有,那裡能看到個人身心的創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