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之前遇到粉塵意外的許多人還處在相當困難的逆境當中,
於是想談談,正向身心資源的重要性。
感官動能心裡治療法在助人療癒創傷時,很強調尋找正向資源。
這正向資源可能發生在創傷事件之前、之中、之後。
既然我們都活下來了,就都是倖存者,
冥冥之中,有一些正向資源與復原力,幫助我們倖存。
但是,還有一些人可能還處在許多可能造成創傷的挑戰當中,
例如需要面對一次又一次手術才能繼續復原。
這時候,就更需要身心正向資源與復原力的幫忙,
才能進一步減低再次受創的可能性。
兩周前,我正好在西雅圖擔任另一期第一階段訓練的助教,
那個週末,我們正好就是在練習 embody 身心正向資源。
embody 身心正向資源的中文翻譯我還沒有想好,但如果用長一點的句子來說,
就是把身心資源從身心記憶中喚起,然後進一步透過 savoring,細細回味,慢慢品嘗,這身心資源為我們帶來的滋養,讓這些正向滋養,能夠充分地儲存在身體與心理的每個細胞記憶當中。
這就很像是,當你吃到一口好好吃的滷肉飯或是巧克力,
你深深地吸一口氣,把咀嚼的速度放慢,讓眼耳鼻舌都盡情享受眼前這一口美味,
用一種了了分明(正念)的身心狀態把這一口美味所帶給你的愉悅完全納入心中。
許多治療法都會幫助人擺盪在正向與負向經驗之間。
行為治療的系統減敏感法,就是讓我們體驗肌肉的緊繃與放鬆間的差別。
完形治療的雙椅法,讓我們角色互換于兩個極端之間。
從身體著手的感官動能心理治療(以及彼得列文的 somatic experiencing)也都談到讓身體分別體驗正向與負向感官經驗。
只是,大部份的人很難把正向經驗從負向經驗中分開來,
例如,當我們談到小時候爺爺的擁抱是一個正向經驗時,
大多數人馬上又會感傷,爺爺已經走了。
這時候就是考驗心理治療師的功力,
要怎麼樣一方面尊敬這傷感,一方面請個案先把這憂傷放在一個適當的位置,
讓我們只要專心回想與在這當下體驗這暖暖的擁抱。
有時候,要這樣做真的很困難,
那麼,使用此時此刻的經驗就是一個很好的正向資源。
因為,只要我們還活著,這一刻,就必然包括正向經驗,也包括創造正向經驗的可能性。
在從聽故事開始療癒一書中,p.94-97,談到安全的秘密堡壘,引導式心像觀想的技巧,這是在當下創造一個正向身心經驗的可能性。
而在p.166-168,提到踩剎車,轉方向,以及視覺擺盪的練習,這則是使用當下經驗的另一個可能性。
在這裡我想再多談談踩剎車視覺擺盪的練習。
在書中,這個練習不涉及任何負向經驗,
只是單純旳,從解凍3-3-3延伸出來,讓自己的視線擺盪在遠方,然後再回到眼前。
這個練習可以回歸到最原始的形式,
就是讓我們的眼睛看看左邊,再慢慢移到右邊,再慢慢看回左邊。頭部可以轉動,也可以不轉動,完全以個案狀況為主。
當我們的眼睛能夠掃描,就是身心的一種 orientation,我們在當下環境中去 orient 自己。Orient 一般中文翻譯為定向或導論,其實就是讓我們能夠去熟悉環境,搞清楚東南西北,也搞清楚環境中有哪些人事物。
對所有的動物來說,當我們的眼珠子能夠去探索環境時,就很自然送給腦部中立或正向的訊息。
因此,對於躺在病床上,或者剛剛從手術室出來的病友來說,
能夠啟動這個身心的定向裝置,就有自然的穩定身心之初步功效。
如果能夠再配上語言描述,(類似解凍 3-3-3),讓大腦為看到的人事物命名,
那就更進一步可以回到此時此刻的當下。
另一個想延伸的是踩剎車轉方向的練習,
這個練習是讓我們流轉于身體中一個舒服的經驗,跟一個不舒服的經驗。
如果一下子找不到任何舒服的經驗,
我有時候會請個案,輪流動一動左腳的大拇指以及右腳的大拇指,
(如果可輪流用左右腳打拍子也很好,但考慮到手術後有些人無法動,這可能是兩個比較能動的地方)。
以上講的兩招都用到 EMDR 的基本原則,
當我們的眼睛能夠左右掃描環境,腳上的左右大拇指輪流擺動創造 bilateral 感官刺激,可以幫個案的腦部與身體整合訊息,比較不會卡在創傷所啟動的大腦邊緣系統當中。
引用通告: 危機事件後,老師可以花 3-5 分鐘幫全班學生 | Peace Body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