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建中的疼痛管理

雖然我不敢說自己是疼痛管理專家,但自己有好幾個個案長期面對疼痛,而我自己也從自己身上的疼痛學到不少。所以想在這邊稍作分享,或許也可能間接幫助到這次受到燒燙傷的患者。

(一) 我常常把身心容納之窗的概念也用在幫助個案了解,個案自己需要去探索出對於疼痛的身心容納程度在哪裡。在復健過程中,能夠讓我們持之以恆的祕訣在於,我們只能把自己逼到容納之窗的邊緣。

就我自己看個案以及自己接受 physical therapy 的經驗,一般人(甚至治療師)有時候會誤以為 “痛才有效”,一定要把自己逼到痛到不得了,可是這樣反而會有反效果。這跟上健身房運動的狀況也類似。當身體對於某個動作無法負擔(可能是過於疼痛,或過於肌肉痠痛,很自然地,我們的身心接收到的正向回饋就不夠,反而感覺上是收到懲罰,於是,我們就不會願意繼續再做這樣的事情,甚至會對於復建或運動產生焦慮或恐懼或生氣。

因此,不管是復健與運動,都需要在身心容納之窗之內進行。才不會讓復健與運動與身心容納之窗外面的壓力反應或負向結果產生連結。甚至,因為創傷個案本身有可能會經驗到解離,我也遇到個案一運動就解離,於是每次都把自己逼到身體要崩潰的地步!所以,不只是過度激發的焦慮狀態需要注意,過低激發的解離也可能同時發生。
(二)個案可能因為過去經驗(或最近不愉快經驗)已經將疼痛與焦慮,創傷記憶,或是憂鬱等建立連結,這也是需要進行探索的地方。例如,我也有遇過個案因為復建時治療師讓她過於疼痛,而完全激發兒時被毒打的創傷記憶。或者,個案也可能過於焦慮自己復原程度,每次復健都帶著患得患失的心情。甚至,對於焦慮本身產生焦慮~這些也都是需要探索與預防的。

(三)即便是復建,身體的知覺也是多面向的。還是可以做感官知覺的轉移與擺盪。身體進行不同動作,感覺到的是疼痛?肌肉伸展?壓縮?放鬆?當我們可以不把注意力放在害怕疼痛或逃避疼痛時,才更能幫助我們探索出適合自已的身心容納之窗。(之前我有個案去做物理治療,個案傾向于壓抑自己,不去注意自己身體疼痛程度,每次做完治療就回家痛好幾天,之後又不敢跟治療師說,結果治療師反而每次都加重療程,一直到個案連起床都起不來,個案就自己放棄物理治療~#$#$#^)
(四)所以,以上這些概念可能需要醫院的精神科醫生,心理師,物理治療師,主治醫師等等都有一些溝通與共通語言~或許,除了思考如何幫助個別個案,不知道是否有人可以在醫院體系之內,探索如何增進院內不同治療師之間的相互溝通與了解?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