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諮商心理博士班的危機,螺旋動力理論(八)

這篇是同時關於一個領域(諮商心理)與一個理論(螺旋動力)的發展危機,既然是關於末日危機,這也是最後一篇會把螺旋動力理論掛上標題的部落格文章。之前在美國工作的學校裡的諮商心理博士班,年前在教育學院院長的宣布下,正走向關門大吉的路。該校教育學院院長宣布花五年的時間關閉這個博士班。雖然博士班的師生還在繼續抗議中,有機會去學校教授組成的議會呈現反對意見,但是就我跟我先生自己的分析,這大概只是學校管理階層玩的拖延戰術。(關於拖延戰術,台灣人大概都很熟悉,今天剛讀到這篇關於台灣人到中國免簽證的社論,一針見血就把台灣已經被中國內政化的血淋淋事實點出來)。

其實,在美國諮商心理界,這不是第一個面臨被學校高層決定要關門大吉的博士班。加州的所有諮商心理博士班都已經關門大吉(或正在走關門大吉的末日程序)。如果你以為這樣的狀況只發生在美國西部(我在西北部),那麼東部的賓州州立大學諮商心理博士班從 2010 年開始就不再收學生。其他也有中西部的學校,我倒沒有一一追蹤。

對很多諮商心理博士班的畢業生來說,聽到這些消息可能是五味雜陳,甚至多半是覺得生氣、憤怒、難過。有人覺得自己投資了多年歲月念的學科被如此否定,好像自己的人生也白費了,有人覺得這反映社會對於諮商心理博士班價值的不夠理解與重視而憤恨不平。對我來說,我倒是樂觀其成。

萬物有生有死,何況一個博士班訓練課程?只是,我們怎麼從觀察這樣的現象當中,學習可以整合到未來的教訓呢?其實博士班裡面,我很喜歡的一門課叫做心理學歷史,這科是很多學生不太重視的,但卻是我喜歡的,因為,有機會看一看百年來這門叫做心理學科目的歷史,真是印證天底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便是學科,生老病死不過是自然的歷程。真正能夠永續經營的系統實在太難得了。

如果我邀請您用之前讀過的七篇螺旋動力理論來猜猜看,你覺得美國諮商心理博士訓練的最主要價值體系是什麼?你覺得是強調人本的綠色關係嗎?

或許,這曾經是被強調的價值,人本主義的精神,曾經是諮商心理科系大力強調的。只是如今,在我眼中,綠色關係像是霜淇淋上面點綴的裝飾,底下高高的雙色冰淇淋,是由紅色威權與藍色法治所組成。曾經人劍合一擁抱綠色關係人本精神的教授大多已經年事已高,不是早已退休就是即將退休。在各系所中當權的,多半是從紅色與藍色價值體系中勝出的中生代。綠色,是代表理想的口號;紅色與藍色,同時在意識與潛意識層面掌管許多諮商心理博士班。

小系統的改變來自于大系統的改變。外在的推力來自于,(一)美國大環境中更強大的紅色與藍色價值,保險系統所主導的醫療,不斷強調治療方法需要走實證研究導向,而能夠經歷起實證研究的治療法,多半以認知行為治療為主,其中的異數,要算是把情緒焦點取向,按照行為治療的方式切割而做出實證研究的 Greenberg and Johnson。(二)而在學校裡,美國學校這十幾二十年來經費縮減,讓管理高層也逐漸被能夠在短時間之內「展現績效」的紅色與藍色價值體系的人所把持。對這些人來說,一直很難跟其他實證心理學科(例如臨床或神經心理學)看齊又申請不到國科會經費的諮商心理博士班,在許多正教授面臨退休的時刻,就等於是最適合的待宰羔羊。類似的歷程,在許多其他的學科身上也早已不斷發生。

藍色法治的思考邏輯是不斷制定規則,不斷繼續分類,所以許多學門就不斷被細分。到最後,很自然地有些學門被切割得太細,不見得能夠自成一個健康的生態系統。紅色權威的思考邏輯是不斷各立山頭,這樣每個山頭才能有一個老大,山與山之間缺乏溝通聯繫,長期下來,也很難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

這個歷程,甚至也在螺旋動力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出現。Dr. Graves 在兩位弟子的協助下創造原始理論,兩個弟子合力創造出螺旋動力理論,取得專利權。後來又兵分二路,分家變成兩個不同的公司。但是就我跟我先生從旁觀察,許多精力被放在繼續不斷讓分類系統做得更完善,也就是藍色法治的思維模式。這也很難形成健康的生態系統。

這種取得專利成立組織售予證書的模式,在美國的心理治療界,也可說早已如火如荼地展開,我那念機械工程的老公開玩笑說,你們那簡直就是在搞老鼠會。光是花五六年念博士班給學校當廉價勞工還不夠,拿執照之前的博士後也是當廉價勞工(美國諮商心理博士班畢業生,在美國大學諮商中心一年的薪水常常只有三萬美元上下,一個機械工程大學畢業生的起薪大概最爛的也是五萬,一個高中畢業水電工的薪水可能也是四五萬甚至更高)。

然後等你拿到執照,還有這麼多昂貴的專門訓練。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正念減壓訓練教師執照,不含飛到加州或波士頓的旅行費用,大概是一萬元美金,這還算便宜的。辯證行為治療訓練,很貴,情緒取向伴侶治療訓練,三個階段,更貴。感官動能心理治療,三個階段,還更貴。可是不管你接受多少訓練,保險公司給你的錢都一樣多,這樣的系統什麼時候會達到不健康而崩潰的時刻呢?!

昨天跟一位拿到學位當了幾年博士後的學生朋友聊天。她對於這個領域目前已經到心灰意冷的危機時刻,甚至考慮轉行去做完全不相關的事情。許多原本被吸引進入這個領域的年輕孩子們,想要的是人跟人之間的聯結,但是現在,即便每天做諮商跟個案有連結,但那是一種給出去,而不是收進來的聯結,在環境中沒有其他綠色關係連結的滋養之下,很容易就燈枯油盡。

我把螺旋動力理論講給她聽。點出她內在的價值衝突,以及內在與外在的價值衝突。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一條路就是繼續進化,當我們試著從黃色系統的角度繼續自我整合,繼續理解外在環境,就有可能找到出路。或許,一個學科的沒落,可能釋放出人才到其他學科,擦撞出新的火花。或許,一個理論的受限,可能激發出其他人創造出新的理論。或許,一個年輕人想要轉業,可能在新的山頭發現曾經走過的路其實都沒有白走。蜿蜿蜒蜒,盤旋而上,本來就是人生自然發展的方向。

台灣的高等教育界,也面臨熱門工商科系(資管工程財經)難以招募新進精英教授的窘境(遠見:消失中的教授)。齊頭式的平等(藍色法治)不允許不同科系的教授有不同的薪水待遇,這是目前台灣大學面臨的問題之一。在橘色成就價值體系中,可以允許熱門科系以更高的薪酬聘請教授,甚至新進的教授也可能有高過正教授的起薪。一方面,我同意這篇文章中所點出的,如何在藍色與紅色當道的高等教育制度中加入橘色的體系是重要的。另一方面,我也在想,台灣最適合的價值在哪裡?台灣或許真的沒有資源同時保留這麼多精英大學與科系,有必要全部保留嗎?

文中提到,台灣的年輕一代,念工商科系博士班的人變少了,但是念人文科系博士班的人卻變多了。這反映出什麼樣的世代集體價值體系變遷呢?台灣已經把很多農業都外包了,為什麼不能夠把需要紅色與藍色價值體系的產業外包,集中火力好好發展擁抱綠色關係價值體系的產業呢?資源稀少的小島,如果繼續順著橘色紅色藍色的價值觀走,那我們當然贏不了,也很難經營出永續的生態系統。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從工業工程領域出走,轉換到人文領域,我更加領悟這句話的真諦。人的內在價值體系的塑造與改變不是一天兩天可以完成的。你可以花幾分鐘更新你的 iphone 程式,但是,一個人和一個團體要改變自己的內在價值體系,卻需要很多年,甚至一輩子。

過去幾十年台灣的相對安定社會,所創造出的以人本價值為主的綠色關係體系,是亞洲文化中的珍寶。這是值得我們台灣人感到驕傲,也值得我們用全心去繼續經營與保護的。這樣的發展,卻有可能在台灣環境不斷惡化的狀況下,導致綠色關係價值體系的萎縮。就如同本文一開頭提到美國諮商心理博士班的末日危機。

從綠色關係價值體系所提供的安全感上,台灣也已經有越來越多人發展出黃色系統的宏觀視野。唯有黃色系統觀,能夠找出跳脫過去遊戲規則的新問題解決方法。 有時候,這些方法或許看起來不是那麼的炫眼,甚至,也可能是一種化整為零的潛伏,其改變的速度在一開始沒有那麼快。只要,我們有越多人走在療癒過去邁向清醒的道路上,就能夠在身邊的小系統中保留人本精神,同時對大系統產生漣漪效應。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