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老師變創業家,用創業精神教書(創造力系列)

翻轉教育的網頁上,擁有多年教具開發的曹齊平老師這樣說:「我曾經在科技大學教書,由於不滿意市面上的實驗教具,十幾年前我開始自己研發製造教具,因而和兩岸的工廠有一些接觸,又因為透過網路賣到了海外,我和國外的老師也有一些接觸。十幾年的經驗,我得到一個心得: 若要開發教具,台灣是全世界最有優勢的地方,甚至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產業。」

上一篇提到馬雲,這個從中國躍上國際舞台的英文老師,這一篇,想介紹從台灣躍上國際舞台的曹齊平老師。

前陣子在臉書上偶然遇到曹齊平老師的網頁,他在臉書上展示怎麼用簡單的電池和發光二極體設計可以給小朋友玩的實驗,讓小朋友從實際體驗中學習電子學,這實在太酷了!從實際動手操作中學習,這是最符合孩子腦部發展的學習方式。我好希望當年的物理課也有這些實驗啊!

曹老師多年投入教具的開發,現在的他自己創立了公司,他所設計與製作的教具已經躍上國際舞台。我不認識他,只能隔空送上祝福,希望他帶領台灣走上教具設計與製作的願景能夠透過更多人的助力而夢想成真!

從老師變成創業家,來自于當年他教書時,在課堂上就有著創業重實務的精神。最近在親子天下讀到曹老師的分享,他的教學心法是:

1 不一定要照課本順序教學. 先教實做與應用, 再講原理
2 不要用數學公式解釋事物的原理, 先有這個世界然後才有數學公式和理論學派的
3 激發思考比灌輸知識更重要, 和學生一起探索,
4 如果課本很無趣,就教點別的吧!

不見得每個老師都會離開教職去創業,但是,教育改革需要的是,每個老師在課堂上變成創業家。

親子天下訪問荷蘭的學校,在荷蘭,「老師被期待像醫生、建築師和律師一樣,用專業的判斷、創意和個人的自主權在教室裡工作」,換句話說,老師要像創業家一樣,每天看著學生們,衡量他們的特質,找出他們可以發揮專長的「市場」,即便今天判斷錯誤,明天繼續努力,不放棄。

當台灣訪問者好奇荷蘭學校如何不用考試來評量學生時,一位受訪的荷蘭老師說:「我不是不評量學生,我每一堂都在評量,用眼睛、用耳朵、用嗅覺……」,這就是創業家獨有的精神,每天每時每刻都注意觀察環境,觀察周遭的人,然後自己整合出判斷。

創業家不會等到市場調查報告出來才決定創業方向,創業家會自己親自搜集資料,不但聽別人的意見也聽自己內心理性思考出來的方向。就像馬雲說,早期創業時,有一次他做個決策,一個房間二十幾個人開會,只有一個人挺他,但是他還是覺得這個方向是對的,要去做。

而我們不也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師也是這樣,真心地看見孩子,即便有二十個考試成績出來都很爛,這個老師還是有辦法指出這個孩子能夠繼續進步的方向!這樣的能力,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培養的能力。即便現在有電腦可以算所謂的大數據,但是,人的腦與心結合之後所擁有的創造力是目前任何電腦都無法比的!能夠真心的,耐心的觀察眼前的孩子(或創業市場),在客觀地分析統整資料,擬出目前下一步的教學策略(可能就是接下來五分鐘要做什麼,也可能是接下來一周要把重點放在哪裡,也可能是要設計什麼樣的教學器材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目前的認知缺陷)。製作一台玩具科技車的科技一點都不高(因為這些玩具就是根據國小到高中能學到的物理學原理而設計的),但是這樣的客製化能力,卻是只有在充滿人文精神中磨練出來的老師(創業家)才做得到!這就是我最近一直強調的台灣軟實力~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