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創傷預防與治療的四大核心能力(一)

 

Slide1

 

當我在思考如何更有系統性的培養創傷預防/治療的專業人員時,我參考 Kathy Steele 所提出的 4C,再融合我自己的哲學觀,產生了以上這個創傷預防/治療核心能力的模型。未來,我會按照這個模型設計出基礎與進階的各種訓練課程。另一方面,我也想將這個模型分享給大家作為參考。

在設計這個模型過程中,我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創傷預防/治療專業訓練需不需要發展出所謂的認證制度呢?我目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是,一張紙所代表的認證,絕對不如我們透過自己與組織所同時發展出來的一種自我審核。相信大家在看完以下核心能力的描述之後,可以體會我這樣的看法。

悲天憫人之同理心/慈悲心(Compassion)

胸懷慈悲大概是所有助人工作者的初念。這裡的悲天憫人之同理心(慈悲心),不只包括對他人高層次的同理心,而是能夠同時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懷有慈悲之心

能夠平衡照顧自己與照顧他人。避免因為投入創傷預防及治療而自己遭受替代創傷。

能夠看見人世間的苦難,也同時看見苦難中必然擁有的韌性;看見創傷,也看見復原力。以「愛」而不是以「恐懼匱乏」為出發點來進行思考、採取行動。

這個核心能力很難用幾個小時的上課時數來衡量,最適合的是,透過定時的專業督導與同儕咨詢來進行自我審視。

同時,慈悲心的深淺也可能因為個人工作場所、家庭狀況、身心能量程度而有所改變。例如,如果一個治療師自己最近剛遭受失去親人的創傷,或許,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可能會暫時失去對其他喪親者的完整慈悲同理心。

系統觀(Complexity – Systemic Perspective):

在「從聽故事開始療癒」書中,我簡短討論了「累積千百年的社會壓迫與隱微創傷」以及「創傷療癒是未來的公民運動」(p.218-p.224)(這裡本來寫很長,忍痛刪減成七小頁),因為,創傷預防與療癒的過程當中,助人工作者需要跟個案(不管是單獨個體或一個團體)一起拉遠視野,看到宏觀的系統互動,看到人漫長一生的發展,以及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也因此,本部落格有一個專頁是系統改變

在美國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HS) 中,有一個特別針對藥物濫用與心理健康的辦公室(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Services Administration, SAMHSA),該辦公室針對各種治療發展出不同 Treatment Improvement Protocols (TIPs),提供如何持續改善各種治療方案的方針。其中,TIPs 57 就是針對創傷所提供的 Trauma-Informed Care in Behavioral Health Services(可上網免費下載)。其第一部分第一章節,就是帶著提供行為醫學服務的各種專業人員,一起從社會文化的觀點(social-cultural perspective)來理解創傷。

能夠與慈悲心達成相輔相成的,就是擁有了解社會生態系統的視野。要真正了解創傷,不止是要清楚個體本身的生理與心理狀況,也需要看到個體所處的小型人際系統(伴侶、家庭),以及這個小型系統如何處在社區組織、學校環境、社經環境當中。更遠地,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司法制度、人文素養程度,也息息相關。最宏觀的人類歷史與社會文化,則提供以上這些大小系統最根本的立足點。

因此,系統觀,除了可以是傳統心理諮商與治療或社會工作領域中的各種家族治療理論(e.g., 包文的自我分化,結構家族治療理論),也包括發展心理學、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社會學、人類學等。之前部落格中的螺旋動力理論討論,就屬於這個核心能力。

結合悲天憫人之同理心(慈悲心)與系統觀:

創傷發生的範圍很廣泛,從天災人禍到癌症兒童反覆接受治療,這些都可能造成身心創傷,而這中間牽扯到的助人工作者,也從心理師、社工師、危機第一線救災人員、護士醫師、警察軍人、老師、企業員工人力資源部,到各種政府民間組織的工作人員。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年代,培養創傷預防與治療的核心能力,是所有這些相關人員都需要有的基本常識。

創傷預防與治療並不只是一對一坐在晤談室裏面,舉最近的台南地震做例子,心理社工人員馬上動員到第一線進行創傷預防與治療的工作。而這樣的行動,正需要助人工作者結合慈悲心與系統觀,才能針對危機,設計出各種三級預防的方案。

在強調慈悲心與系統觀並存的重要性時,我想借用包文的理論來說,當我們社會中的組織領導者與成員能夠有更高的自我分化,系統成員才不會在面對創傷引起的深度焦慮情緒時,輕易地與他人融合而失去「理性思考的同理心」(請參考之前的部落格文章:泡杯茶,退後一步看霸凌)。唯有胸懷理性思考的同理心,我們才能真正創造出預防創傷與治療創傷的系統。

下一篇,我會繼續介紹關於另外兩個核心能力:專業度與澄明心

文章作者:胡嘉琪 博士

 

 

 

 

5 關於 “培養創傷預防與治療的四大核心能力(一)” 的評論

  1. 引用通告: 培養創傷預防與治療的四大核心能力(二) | Peace Body Mind

  2. 引用通告: 2018 抗逆復原力:創傷知情與復原初階工作坊 | Peace Body Mind

  3. 引用通告: 2018 抗逆復原力:創傷知情與復原初階工作坊 | Peace Body Mind

  4. 引用通告: 2018-2019 創傷預防與復原中階系列 | Peace Body Mind

  5. 引用通告: 實踐創傷知情推廣:高雄與彰化班學員的經驗 | Peace Body Mind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