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隱喻、故事、與身體(三)我這樣寫著:
一個旅人,在一片廣大的土地上遊走,旅人日日夜夜趕路,一村過一村,一站又一站。
趕路的過程,總是匆忙,沒有時間停下來整理很多東西。 當旅人遇到沒有辦法消化的心情,旅人就會把這些記憶裝進一個盒子,放進背後的行李箱。
一年又一年,行李箱裡面累積了越來越多的盒子。 一直到這一天,旅人突然發現,變老了的身體,再也拿不動背後的行李箱。 旅人打開行李箱,拿出一個又一個盒子的手卻開始顫抖了起來,心也越來越沈重。
每個盒子裡,都裝了沈重而無法消化的記憶。 現在,這些回憶似乎就要從盒子裡面跑出來了。 該怎麼辦呢?如果這個旅人來到你的晤談室,坐在你的對面,身為治療師的你,又該怎麼辦呢?是要鼓勵旅人趕快把盒子那出來整理?還是跟旅人一起先談談旅行中的其他趣事?萬一盒子裡的記憶像地雷一樣爆炸了,身為治療師的你又該怎麼辦呢?
在隱喻、故事、與身體(四)我討論到分裂的內在,也就是學術理論上的人格結構解離。我是這樣寫著的:「當夜深人靜,灰灰面對這些不受控制的自我,大概就更會覺得生活失控,身心失調。如果我們要擔任灰灰的治療師,那麼了解結構解離會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我們可能會只看到灰灰外在高功能的一面,而無法陪著灰灰一起探索並理解內在分裂的自我。」
目前一般專業人士(不論是在美國還是在台灣)對於創傷的理解,似乎都缺少這一塊。大家已經很清楚看到創傷後遺症的嚴重(對於個人家庭社會系統的影響),但是,對於複雜創傷(complex trauma)在人格結構所遺留下來的複雜內在分裂,卻還沒有很清楚的討論。
目前在台灣,最基層的心理師與社工師常常面對的是最複雜創傷的個案,治療師需要能夠深度理解複雜創傷與人格結構解離的理論,加上培養出閱讀身體微語言、了解隱喻語言、陪伴內在分裂自我的能力,才有可能做到諮商倫理守則第一條: do no harm,不傷害個案,也不傷害自己。
這次2016年八月12-13日,在高雄開「創傷預防與復原基礎工作坊(請按連結閱讀課程簡章)」,我的理想是能夠招收到足夠的成員,明年可以繼續進行兩次的中階課程。我想給出小班,更深入的創傷治療訓練。即便我的講師費用比較低(如果堅持學費不高,剛拿執照的新手咨商師也可以來上課的話,小班跟大班比起來收入會少很多,收入大概能付回台灣機票錢吧?)。我覺得,能夠更深入地協助一小群對創傷治療有興趣的臨床工作者,是我未來一年很希望達成的承諾。
創傷後的身心安定:創傷預防與復原中階工作坊(一)
2017 年一月初 or 寒假,週五週六:8:00am – 5:00pm;週日:8:00am – 12:00pm,兩天半共十八小時,加上上完課之後一個小時三人小組跨洋線上諮詢,三次讀書會
面對創傷記憶的身心整合:創傷預防與復原中階工作坊(二)
2017 年五月初中 or 暑假,週五週六:8:00am – 5:00pm;週日:8:00am – 12:00pm,兩天半共十八小時,加上上完課之後一個小時三人小組跨洋線上諮詢,三次讀書會
地點:高雄
師資:胡嘉琪博士
參加對象:須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上過創傷預防與復原基礎工作坊,或胡老師的其他創傷理論工作坊至少六小時
(2)領有執照並實際服務創傷族群之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社工師、醫護人員(若目前沒有執照也可以考慮,但需要目前或過去有實際接觸創傷議題的經驗,例如曾經在社服單位工作過之類的)
(3)有興趣對創傷治療深入鑽研,並且願意自我成長追求個人身心平衡者,願意在兩次上課後與自己的三人小組成員進行讀書討論與演練至少三次(總共六次)
(4)填寫申請書並通過審核
課程內容簡述:
面對身心創傷的多樣化風貌,治療師本身需要具備人劍合一的核心能力(請參照上圖模式)。這個課程將透過講課討論、案例分析、講師示範、分組演練等方式,幫助治療師更深入了解創傷預防與治療的相關理論與技巧。
雖然創傷預防與治療的知識如浩瀚海洋,需要長期投入與學習,人劍合一的理想也需要長時間的自我修煉,很難單靠上課養成。但是希望這六天的工作坊,可以幫助成員在面對身心失調的個案時,能夠運用創傷理論進行個案概念化,以進一步整合自身獨有的治療技術。同時,治療師能夠透過課程以及讀書會中的角色扮演演練,一方面幫助成員找到穩定自身的身心資源,一方面能夠運用技術幫助個案在晤談中穩定身心。
創傷後的身心安定:中階(一)課程學習目標:
- 更清楚自己在身為助人工作者時,自己所擁有的身心資源,如何把這些身心資源運用在調節自身的情緒與身心激發狀態。
- 創傷治療的個案評估(assessment)。更深入了解創傷與複雜創傷,探討創傷後的生存策略與症狀之間的交織。
- 如何對個案提供賦能(empowerment)。如何提供個案選擇。如何提供個案關於創傷與身體的心理教育。
- 身體微語言的觀察與反映:防衛反應(戰鬥、逃跑、凍結、順服)的觀察。
- 如何在晤談當中培養創傷復原力:踩煞車、靜觀、對話。
課程後三次學員讀書討論與演練(必修):
- 更清楚覺察自己個人的身心界線以及自己習慣的防衛策略,這樣的策略如何影響自己的身體微語言以及心理?
- 練習如何提供個案身體微語言觀察(踩煞車技巧之一),然後運用賦能策略提供心理教育。
- 練習如何提供個案身體微語言觀察,然後運用賦能策略提供選擇與試驗。
(以上選擇一次與老師連線討論一小時)
(以上演練學員可以自行選擇要用自身議題還是角色扮演,建議學員至少三人一組,可以輪流扮演助人工作者、個案、與觀察者)
面對創傷記憶的身心整合:中階(二)課程學習目標:
- 探討複雜創傷與結構解離,如何幫助個案探索自己內在分裂的不同部分。
- 探討如何陪伴個案面對創傷記憶。了解創傷記憶與敘事的特點。
- 如何陪伴個案尋找創傷記憶之前中後的正向身心資源。
- 特殊族群的創傷議題探討(將根據成員服務對象選出幾個議題做探討)
課程後三次學員自行進行讀書討論與演練:
- 練習使用部分的語言描述帶著不同防衛策略的內在部分
- 練習探索自己面對複雜創傷個案時,自己身為助人工作者內在不同部分的身心反應,練習使用自己的身心資源來穩定自身內在反應
- 練習協助個案面對創傷記憶
(以上選擇一次與老師連線討論一小時)
(以上演練學員可以自行選擇要用自身議題還是角色扮演,建議學員至少三人一組,可以輪流扮演助人工作者、個案、與觀察者)
請問老師:
中階工作坊資格是須具備四個條件,是四個條件皆需備齊,還是具備其中一項即可
Ellen,目前我希望四個條件都備齊。若你還沒有機會上過我的課,可以考慮今年八月高雄的工作坊,如果真有困難,請跟我說。然後第二個條件我是希望是有實務工作經驗的人來,因為過去教學經驗中發現,完全沒有機會見證創傷個案或創傷經驗的人,常常聽不太懂我在講什麼,但只要稍有經驗,很快就可以做廉潔。這點可以根據個人過去經驗(例如可能是咨商學生,但過去已經在社會機構有直接服務經驗)來做調整。不知道這樣有回答到你的問題嗎?
胡老師,您好:
上敘四個條件,目前未滿足第一個條件:上過創傷預防與復原基礎工作坊,或胡老師的其他創傷理論工作坊至少六小時,和第四個條件-填寫申請書並通過審核,想要請問何時有創傷預防與復原基礎工作坊的課,我很樂意參加。
因自己在社工第一線工作,曾服務過解離、性侵害的不幸少女(目前暫時離開換其他的助人領域),自己生命過程中也面臨過至親突然離世而有創傷後壓力症後群的現象,希望能學到相關專業課程,繼續往前走。
您好,目前我確實有在跟台灣的微憩討論提供線上基礎課程,確實也是因為我看到很多社工以及在社區服務的心理師,很需要更多的支持與訓練。甚至,有些是整個機構大概都需要。可能要明年才會把線上課程製作出來喔!請耐心等待。在那之前,希望我的臉書粉絲頁,還有“成為創傷知情的助人工作者”的社團,可以稍稍提供一些支持與討論的空間。送上祝福!
哈囉,今年的規劃出來囉!請看 https://peacebodymind.net/2017/12/30/2018-抗逆復原力:創傷知情與復原初階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