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胡嘉琪博士
上一篇《信任孩子的尺度》分享之後,有些父母焦急地詢問,要怎麼做才能訓練孩子做家事呢?要怎樣才能信任孩子呢?我想先在這裡多分享一些基本「練功心法」。
越小的孩子,越依賴身體感官與動作來探索這個世界。嗅覺、聽覺、味覺、觸覺、視覺是基本的五官。但同時,更重要卻也常被我們忽略的,是孩子使用身體各部位大小肌肉所做出來的各項動作。這也是上一篇提到的,孩子練習自己吃飯需要涉及許多精密的神經協調。
如果我們再回頭細看,孩子能夠翻身,這也是一件大事呢!年紀稍大一點有過下背痛的父母,大概很能體會,背部一個地方痛,竟然連翻身都變成很困難的事情。孩子能夠爬行、走路、跑步,在他們的世界裡,這都是一個個重要的里程碑。
現在的社會裡,我們常活在語言與視覺刺激的世界裡面,很多父母在孩子會走會跑之後,就急著想讓孩子學習第二外語或者數學。其實,在兩歲到六歲這段期間,孩子最需要的,就是一套又一套的基本身體程序記憶(procedural memory)。
怎麼說呢?就像是我們買了一台新電腦,一開始要先幫電腦 install基本作業程式,這樣電腦才有基本的程序可以遵從,知道開機之後要先做什麼再做什麼。那人類呢?人類的基本作業程式是什麼呢?
精神分析學派的大師佛洛伊德在百年前就認為,大多數人的人格大概在六歲之前就差不多定型了。當我唸到身體(軀體)心理學(somatic psychology)之後,我更能夠理解他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啊,在六歲之前,我們的身體透過生活經驗,形塑了各種基本的程序記憶,這些程序記憶變成我們未來自動化的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基本觀點。
例如,據說小時候的我會走路之後,兩三歲就愛上爬山,清早天一亮,就鬧著爺爺帶我去爬山。像隻小猴子一樣的,衝啊衝啊往山上跑。不過呢,各位父母肯定也預料到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兩三歲的孩子跑到山上就沒力了。下山的時候,就賴著爺爺,要爺爺揹我下山。老實說,我的腦海裡已經完全沒有以上的記憶畫面了,這些故事是後來聽家人說才知道的。
可是啊,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經驗,在我的身體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程序記憶。身體記得,早起開開心心盼著出門的感覺,身體記得,那種全力爬山的快樂,身體也記得,那疲累之後,有人會接住我,把我安全帶回家的感覺。
這是關於熱情向前之後能夠安全返回的身體程序記憶,而這樣的記憶,也就形成內在潛意識裡面,我對於自己以及對於世界的一種相信。即便長大後,活在語言與視覺世界的成人我,在意識層面已經忘記了這些記憶,但是,潛意識層面的身體記得。所以,有些時候的我可以很勇敢的往前衝,有些時候的我會耍賴等別人來幫我。
又例如,很多來到我晤談室的個案(來訪者),小時候曾經目睹家庭中的暴力與創傷。孩子聽不懂所有的話語,但是孩子的身體是會感受並吸收到各種情緒的,同時,孩子的身體也會記得,那種安全感莫名其妙就消失的程序記憶,甚至是一種隨時有可能會被傷害或拋棄的身體記憶。
回到最前面一開始的問題,要怎麼訓練孩子做家事?要怎麼培養孩子責任感所以父母可以相信孩子?
我想邀請讀者們在此時停下來想想,你想傳家的是什麼樣的身體程序記憶呢?
每個家庭都不一樣,每對父母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觀。有人可能會對我說,要是我是你爺爺,才不會揹你回家,一定讓你自己走下山,這樣你才會記得要為自己選擇的路負責。這也是另一種不同也很不錯的身體程序記憶~所以,在你們家,你想傳承下去的是哪些身體程序記憶呢?
針對做家事這個部分,你想給孩子的身體程序記憶,有可能是,大家一起收拾,然後一起慶祝家裡變乾淨的程序記憶?還是,你會幫忙孩子打理好很多事情之後,請孩子跟你一起欣賞你的工作,然後彼此表達感激的程序記憶?
上面兩種狀況看起來相反,一個是大家一起做家事,一個是父母去承擔做家事,卻都有可能留給孩子很正向的身體程序記憶。
反過來,如果一個家庭當中,面對做家事就是爸爸責怪媽媽,媽媽生氣爸爸,然後爸媽威脅利誘小孩,那麼,孩子的身體記得的,大概就是做家事真討厭,做家事等於懲罰的程序記憶。
此外,關於負責任與信任,你想給孩子的身體程序記憶是什麼呢?是在你觀察孩子的特質之後,跟孩子一起選擇可以挑戰他們能力的事情,然後放手讓他們去做,讓孩子身體記得冒險克服挑戰,從錯誤中學習的程序記憶。也或者是, 在兄弟姊妹當中,很清楚的界定家規,每個人要展現出一定的負責能力之後,就能獲得相對信任的程序記憶?
反過來,如果父母只想著確保孩子成功完成每個家庭作業,仔細交代每件孩子該做什麼,有沒有可能,孩子學會的身體程序記憶就是只懂得如何在明確的框框當中,按照別人的意思往前進。
以上想分享的是「練功心法」,至於實際的「武功招數」,還真需要各位父母在家裡「見招拆招」。當我們覺得自己招數使不上來或不順的時候,或許可以回頭想想心法,問問自己,在我們家這樣的互動與過程當中,孩子的身體會學習到什麼樣的程序記憶呢?
中文有句話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似乎只要達到目的,過程如何都不重要。這篇文章想說的是,很多時候,「手段」才是我們身體會記得很久很久的程序記憶。
引用通告: 為什麼我不再對小孩說:「你好乖」? | Peace Body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