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嘉琪,諮商心理博士,美國華盛頓州與愛達荷州執業心理師
「我痛恨自己的虛偽!」一位媽媽剛坐在晤談室的椅子上就這麼說。
接著,這位媽媽分享自己早上用盡耐心,陪著容易焦慮容易忘東忘西的十歲女兒練習做三明治,但是,這位媽媽說:「其實,一整個早上,我內心恨不得對她大吼大叫,把東西摔在地上說,我不幹了!我辭職!」
「我知道我之前越生氣,我女兒就會越焦慮越無法學習,所以,我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戴上一個慈母的面具,用被他磨出來的耐心一步步引導她。只是,我知道我自己內心有怨氣。我覺得這樣的我其實是虛偽的!」
身為父母,你也曾經有這樣百感交集的複雜情緒嗎?或者,你心疼這位媽媽,明明已經做到很重要的親子溝通原則了,卻有著如此糾結的內在,如此嚴厲的自責。
其實,養育青少年有可能是把父母逼得身心失調的毒性創傷壓力,尤其,如果你像上面這位媽媽一樣,自己從兒童到青少年時期就經過無數的創傷與逆境。面對孩子,這位媽媽總有著各種複雜的內心狀態。
兒童與青少年期是人類發展階段中相對脆弱的兩個時期,如果在這些階段受到多重逆境與創傷壓力的侵擾,對我們的身體與心靈發展都可能會留下負向的影響,而其中一個負向影響與挑戰,就是會影響成年期的親子關係。
這些有著未療癒創傷的父母,在面對自己的孩子時,很有可能被重新引爆內在創傷。而在養育兒童青少年過程中的種種挑戰,也可能引爆地雷,勾出父母之前的創傷記憶與身心失調。
又或者,有些父母本來不一定受過非常重的創傷,但是在養育兒童青少年過程中,婚姻家庭有許多內憂外患(受長輩壓迫,伴侶怪罪,假性單親,家庭工作兩頭燒等等),長期遭受到眾多巨大壓力侵擾,早已身心疲累,而在面對養育青少年必經的種種壓力時,就被逼到絕望與身心失調的受創狀態。
當養育青少年這件事情變成一種毒性創傷壓力,父母本身也可能出現創傷反應:
(一)對青春年少的人性光輝抱持一種嘲諷的態度:
有些父母因為內在的絕望與抑鬱,特別看不慣青少年對未來還充滿希望的人性光輝。於是,他們很習慣對青少年各種涉世未深的言論,用嘲諷的態度加以攻擊。
這可能是在青少年探索興趣的時候,潑上一大桶冷水:「妳想選的那個科系未來是可以當飯吃嗎?」
(二)失去適當的界線,把監督青少年視為己任:
有些父母忘記了青少年是獨立的個體,也忘記青春期是培養獨立人格的重要時期,於是,這些父母可能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監督孩子每一樣作業,安排孩子每個小時的活動。
雖然說青少年確實需要成年人的引導,但同時,他們也需要有些屬於自己的空間,可是,對這些被毒性創傷壓力侵擾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無法允許家中任何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控當中,把養育青少年變成一份過勞的工作。
(三)過度擔心青少年可能受到傷害:
一些曾經在兒童青少年時期受到傷害的父母,可能會過度擔心青少年收到同樣的傷害,不斷告誡威脅青少年他們的愚蠢與世界的危險。但這樣一來,青少年只會看見被創傷壓力驚嚇的父母,更不敢把自己遇到的威脅告知父母,覺得父母太脆弱無法鎮定地幫助他們。
(四)情感麻木,否定青少年的情緒:
一些情感麻木的父母可能會不斷否定青少年的各種情緒,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以前過得更苦,這些年輕人沒有資格抱怨。或者,因為這些父母在自己小時候遇到的是生死存亡身心重挫的創傷壓力,對於此刻青少年遇到的“諸多小事”無法有同理心。
(五)從親子關係中退縮,甚至放棄親子關係:
就像開頭例子的媽媽,有種想要辭職不幹的念頭,一些父母更是會從親子關係中退縮,無法發揮陪伴青少年的功能。
可能是該給青少年設定規則的時候過於讓步,也可能是無法面對跟青少年溝通時的緊張壓力,而變成沈默不語。
甚至,也可能真有父母放棄親子關係,一走了之,不願意負擔自己當父母的責任。
如果說你發現自己,或者身邊身為父母的朋友,在面對家中青少年時,常常出現以上種種狀況,那麼,在這邊邀請你先慢下腳步,先好好地陪陪自己,看看自己內在是不是有種種糾結的創傷反應?然後,再為自己尋找能夠支持自己的資源。
英文諺語說,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child(需要一整個村莊的人共同來養育一個孩子),這並不只是孩子們需要這麼多的資源,而是,養育孩子的父母也需要整個村莊的支持,才能不讓養育青少年這個過程變成一種毒性創傷壓力!


四月一日到四月三十日,遍路文化平台雙優惠特價!!!
創傷比你知道得更普遍+陪伴青少年遠離毒性壓力,兩個音頻課程合購特價$1600:https://ontheroad.today/course/21
在結帳畫面右側「我的優惠券」輸入以下折扣碼即可兌換:知情陪伴0401
遍路文化(On The Road to Xnowledge, OTTK)一個支持大人們發展人文素養的平台
在我與「世界」之間,在我與「自己」之間,
在我與「未知」之間,在為了要到達「那裡」之前,我總是在路上……
這是我們的英文名字:On The Road to Xnowledge—OTRX
「遍路」則取自日本最令人嚮往的朝聖之路「四國遍路」。這是一條佛教空海大師的弘法之路,也是無數的「巡禮者」心靈淨化的重生之路。1200年後的現在,踏上「遍路」的追尋之旅不再只是宗教的,而是一條與自我對話與心靈成長的旅途。
引用通告: 陪伴青少年遠離毒性壓力(四)面對爆炸:先調節、次連結,再說理 | Peace Body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