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吉茂老師(國文老師)
當創傷出現在文字裡會是怎麼樣的呢?帶領國高中孩子書寫生命多年,孩子的話中總是閃爍著種種的情緒,我相信那一字一句都具有著療癒的力量,不需要批判,也沒有什麼好壞,只要靜靜讀著、陪著、看著,恭喜他更貼近內在的自己,也恭喜自己又更認識點人性。
一、「那樣很傷。」──聽到傷了嗎?
「好痛!」「那好疼!」「哭哭!」「不要!」這樣隱藏在文字後面的情緒,常讓我不自覺地眼眶潤了……能夠感覺到「傷」,就是「創傷知情」,那不是知識,也不是同情,而是一種心底體認到的撼動,是接納情緒後的理解,是願意擁抱傷害與祝福。
從小我就莫名能體認到他人心裏的「痛」;隨著成長知道那些多情的眼淚有著自憐,那些對他人的憤怒其實是捨不得傷害自己;更懂事一點,學會怎麼剝開層層的想念後,我明白了人所以管不住自己,是因為不夠認識自己。
「知情就是一種療癒。」
就像傳統中醫的脈診帶有三分療效一樣,「創傷知情」也是身心自我修復的初步──懂得自己的傷怎麼來的,才能理解人為什麼會受傷;能夠專心地愛自己,才能夠無私地去愛別人。
感受到自己或他人心裏面的痛,那就像肢體的重傷會讓人痛到麻木,痛到無感,所以許多人下意識地對心理創傷「不知情」,那沒有什麼過錯,可能是單純地不想處理傷口,或是想靜靜在時間中慢慢痊癒──這都是人性使然。
然而,在陪伴孩子書寫的過程中,我發現最難的不是讓孩子面對問題,而是看著自己身上一層層自我保護的鎧甲,然後「微笑」地對「知情」的孩子說我沒事──其實心底好有事……
「微笑」需要功力,過往的傷痛可以看淡,卻不能無視;如果人一直對造成傷害的原因冷漠以對,讓看似堅強的心靈持續接受打擊,等到傷痛累計到超過身心的負荷,反動開來,就會害到自己與身邊的人,不管那是不是人的本意。
直視心裏的痛楚,只要看著,就是專心看著,慢慢將視角打開。在平靜的對待中找到與傷痛共處的方法,像是書寫、繪畫、唱歌、作手工藝、說故事……,梳理內在的糾葛,允許自己有著情緒。有容錯的心量,會讓人更有處理事情的彈性,所以有事要說,有問題要表達,身旁沒有信任的人就說給星星、月亮聽,說說寫寫本就是一種整理,要相信上天不會給自己沒意義的功課。
心傷只能自己一步步調理,任何老師、諮商師與心理醫生都無法代勞。每道傷痕都是個案,每位選擇「知情」的人都是努力面對未知的勇士,這挺起胸膛的自信,就是帶領人在傷痛中痊癒的免疫。
試著靜靜看著傷痛,把它記錄下來,認清傷痛下的自己。
這是生命書寫用在創傷知情的第一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