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電影)Babe與《成功的反思》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 1995 年很紅的一部電影:Babe ?

台灣譯《我不笨,所以我有話說》,香港譯《寶貝小豬嘜》,中國大陸翻譯《小猪宝贝》。

電影中的 Babe 和邊境牧羊犬 “媽媽” Fly

在電影中,邊境牧羊犬媽媽教導小豬寶貝學會如何牧羊。而小豬寶貝也發現自己擁有跟羊群溝通的才能,用一種比較平等尊重的方式來帶領羊群,最後還擊敗一眾牧羊犬,贏得牧羊犬大賽的冠軍。

這是個很勵志又可愛的故事,所以即便在 2022 年,還需要付費才能在線上頻道看呢!

可是,當快到知天命年紀的我一邊閱讀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一邊陪先生重看這部電影時,我除了看見小動物的可愛,還看見這部電影底下的思維正是:一個人有天賦才能又肯努力不懈就能戰勝天命!(只有這隻小豬不用變成耶誕節或感恩節的大餐,而他所有的兄弟姐妹與媽媽,只能繼續被送到屠宰廠。)

這樣的 “才德至上” 要改變命運全靠個人努力的思維可能帶來什麼樣的負向議題呢?

才德暴政霸權所帶來的隱微創傷壓力 The tyranny of merit and insidious trauma

“愛拼才會贏”、“命運掌握在個人手中(我命由我不由天,逆天改命操之在我)”、“有德者終將得到豐厚的賞賜”!

以上這些看來正向的思維,如果變成邁可.桑德爾在《成功的反思》這本書中所討論的才德暴政(The tyranny of merit),那麼,就可能變成對某些族群的隱微創傷壓力。讓我們先來看編撰的書書與美美的案例故事。

六十歲的書書在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晤談中表達內在的自卑情緒,因為,只有他是四個兄弟姐妹中唯一患有精神疾病又失業多年。其他的三個兄弟姐妹都是中產階級的專業工作人員,而他們逝去的爸媽也曾經是大學教授。

書書想上約會網站找伴侶,但他很害怕對方問到他目前的工作是什麼?更害怕對方發現他目前的經濟狀況並不好,如果對方提出要去哪邊一起玩的請求,書書並沒有額外的金錢可以支持他這麼做。

美美是一個每週分擔百分之五十照顧三歲到五歲孩子的單親媽媽,美美發現兩個孩子到她身邊的時候,情緒特別多也特別容易夜晚吵鬧不好好睡覺。每週只能工作兩個半天,美美很害怕自己之後的財務狀況會越來越糟糕。但同時,身為提供服務的專業技術人員,美美需要工作一小時才能轉一小時的錢。

為了兩個孩子的學區,美美咬牙把每個月的贍養費大部分都拿來付房租,好讓他們住在一個比較經濟富裕的社區。但這樣一來,美美的焦慮與不安感就更嚴重了。當兩個孩子再次早上三點半醒來不肯入睡,大哭大鬧的時候,美美也情緒崩潰的大吼大叫。然後,美美再度陷入羞愧自責的憂鬱循環。

名詞定義補充:隱微創傷(insidious trauma)是指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遇到有形或無形的屈辱、被威脅而缺乏安全感、被邊緣化而在社群團體中感到無力、被客體化而不被當人看。

PS: Dr. Laura S. Brown in Seattle discussed insidious trauma in her books and website.

在才德暴政的社會中,書書與美美目前的困境會被譴責為他們個人的失德。有精神疾病的書書為什麼不能透過職能治療至少維持一份低薪的工作?單親媽媽的美美為什麼不能用母愛來度過困難而不要對孩子大吼大叫?

是的,雖然書書跟美美都有個人成長與努力的空間,但他們的困境有多少是隨機且個人無法掌控的因素所造成的呢?而社會是否提供了合理的支持與幫助呢?

在閱讀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這本書時,我深深感覺到,當一個人強烈感受到命運的偶然時,才會變得謙卑而寬容。而當一個社群能夠理解到命運與機運的不可預測與不可控,才比較能發展出一種休戚與共的團體感。

2022 年來到虎年了,大家都喜歡虎虎生風。但也別忘了,虎落平陽被犬欺,有時候還真不是老虎自找的麻煩,而是因為困在更大共業中啊。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