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嘉琪,諮商心理博士,美國華盛頓州與愛達荷州執業心理師
自從當了兩個美國青少年的後媽之後,我跟同樣有兩個兒子的國中同學偶而就會在網路世界上面彼此分享媽媽經。
某天,我們兩個聊到青少年的時間觀跟大人的完全不一樣。經過兩人七嘴八舌 “吐槽” 彼此家中兩兄弟的生活之後,我們歸納出了青少年的時間觀:
當青少年說:「我已經 “一百年” 沒有打球了」,那就是他們大概 “一個星期” 沒有時間去打球。
當青少年很想要買他心愛的球鞋或手機時,等 “兩天”,感覺就是等到 ”世界末日“!
當兩兄弟吵架的時候,生氣地對彼此說:「我 “以後都” 不要理你了!」其實兩兄弟之間,最多彼此不講話大概 ”兩個小時“。
然後,當我們父母提醒青少年要做家事,他們回答:「 “等一下” 會做。」,那個 “等一下” 可能是至少隔天或隔好幾天。
我們兩個中年大嬸這樣聊聊之後,覺得自己找到可以 “翻譯” 青少年語言的重要關鍵。因為,如果我們對他們的時間觀 “較真”,我們就很容易先把自己給氣死或嚇死!
在青少年 “自我中心+短視近利” 的世界裡面,得不到他們想要的東西,即便是一小時都很痛苦,所以,一個星期沒有去跟好朋友打球,可能對他們來說就是 “百年孤寂”。
但是,對他們來說,遇到不想做的家事或功課,那個 “等一下” 就絕對不會是我們父母想要的 “三分鐘之內”。於是,親子衝突就可能在這些語言的歧異之間產生。
而最讓我們心痛難熬又氣得牙癢癢,甚至半夜睡不著在煩惱的,恐怕就是青少年跟我們吵架的時候,撂下一句狠話:「我 “以後都” 不要跟你講我在想什麼了!」「你 “以後都” 不會看到我了!」
這時候,我們這些中年大嬸媽媽們一定要彼此提醒,這些青少年的 “以後都”,通常維持兩三小時,最多不超過一兩天,跟我們這些中年大嬸想要節食減肥的決心差不多。不然,青少年實在是會把中年媽媽們逼到氣血失調、賀爾蒙混亂啊!
這樣的彼此支持與提醒,再加上我們父母願意慢慢地練習調節自己的身心,我們就比較能夠把養育青少年當成是中年的人生修煉功課。
“自我中心+短視近利” 是青少年目前的大腦與身心發展自然的狀態,因為這時候他們就是很需要只管好自己,而他們可以思考的大腦皮質還沒完全發展成熟,時間觀也確實無法達到更宏觀的水準。而這些心理發展特徵,並不是爸媽多罵幾句,青少年就可以 “馬上立即” 改變的,如果是這樣,那等於是父母自己也卡在童年或青少年期了!
要面對 “自我中心+短視近利” 的青少年們,真的好需要剛柔並濟的家庭與學校環境。
在陽剛的部分,需要簡潔有力的底線,因為青少年就是會嘗試挑戰規矩,有些規矩是定下來被挑戰的,但底線是不論如何都不能被挑戰的,所以,訂太多底線,只會讓父母師長變成太過嚴苛的執法者,但完全沒底線,那又失去維持青少年行為的基本結構。
在陰柔的部分,需要小龍女耐心等楊過十六年的耐心與自信,因為青少年大腦要發育完全,大概需要至少十六年的基礎建設。大多數人類要等到快接近三十歲的年紀,才有進行更高層理性思考的基本大腦 “硬體” 配備,但有了硬體也還不夠,裡面的 “軟體” 沒安裝的話,還是很難做到情理平衡的思考。所以,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與自信。
這裡分享一句跟青少年設定底線的對話句型:
「我知道你現在不喜歡這個 “限制”,你感到很XXX(不公平、不開心、生氣、討厭、沮喪……),這個 “限制” 是我們現在沒辦法輕易改的,你之前已經答應要做XXX,如果沒做到就接受 “這個處罰”。你今晚好好想想,我明天晚上再來跟你討論」。
套用上面句型的情況舉例:
小明答應爸媽上了高中之後,週日晚餐時間之前會把爸媽幫他洗好的衣服摺好,也順便收拾他自己的房間,不然他下一週的零用錢就會少 XX 元。可是,爸媽看到小明在週日晚餐前還是沒收房間,小明答應吃完晚餐就會收,但小明吃完飯後就高興地開始打電動,完全忘記晚餐前的承諾。
這時,小明的爸媽可以用上面的句型來提醒他:「小明,我知道你現在不喜歡去摺衣服跟收房間,你感到很煩,但這個規定是我們之前講好,沒辦法輕易改的。你之前已經答應了,如果沒做到下週零用錢就會少 XX 元,這是沒辦法改的規定。你今晚自己決定該怎麼辦,我明天晚上再來跟你討論」。

#陪伴青少年遠離毒性壓力,音頻課程在以下線上平台推出,3/31 之前超級特價 $590 NT!
遍路:https://reurl.cc/X6W1yR
親子天下:https://reurl.cc/pdgl4Q
泛科學院:https://reurl.cc/vDgK4e
讀墨電子書: https://reurl.cc/R405mg
讀冊生活:https://reurl.cc/rxgNeE
孜孜線上聽:(4/1上架)